主人公语
“人大代表的身份给了我荣誉,也给了我责任。在农村基层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要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吴军华
□ 李菁雯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这是对我们数字福建建设的有力支持。我们期待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新名词,能够尽快和我们基层老百姓的农产品联系起来,让集体经济好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今年全国两会,乡村振兴战略成为许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曾云英提出《关于乡村振兴的建议》,她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并将“互联网+”、数字产业进一步延伸介入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每一个角落。
自2012年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曾云英积极反映群众诉求,先后提出建议、议案30多件,得到有关部门较好的回应。如2014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报告时,针对城镇居民、农村农民“同命不同价”的问题提出了“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应执行统一标准”的建议,得到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的当场采纳;2015年,针对普通老百姓看病就医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设立农民个人新农合账户,适当提高新农合门诊报销范围和比例,降低起付线,减少门诊转住院,更大发挥医保基金的效益”的建议,得到参加审议的中央高层领导的高度肯定,现场要求有关部门要采纳意见,抓紧落实;2016年,提出“将妈祖文化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并被吸纳。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两委”一把手曾云英从基层困境中打响关注民生第一炮,深入村落,既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掌握第一手资料,着力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呼声,不断提高村干部驾驭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积极并顺利地引导农民逐步走上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道路。
岐厝村曾经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区域广、负债重的偏僻山村,如今,一排排规划整齐、外墙统一色彩的安置房拔地而起,村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了。有一些老人的儿女要接他们到城里去共同生活,他们都不想去,大家都说,城里哪有咱村里好啊!”谈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曾云英难掩喜悦。
曾云英深知一个村子富不富,关键在于党支部,一个班子强不强,关键在于“领头羊”。她带领村干部对全村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以林果、蔬菜种植为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并要求村干部带头发展,打消了群众的顾虑,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自学完成了现代乡村综合管理及农村市场营销课程后,她积极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每年都举办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使每户村民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致富实用技能。
目前,全村已开发了优质龙眼、解放钟枇杷、台湾芒果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农民年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并积极引进电子厂、机械厂、鞋厂等,让农民能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增加村民的就业和收入。近几年,曾云英为全村争取近3000万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村百姓致富奔小康。该村先后修缮两所小学,为两个自然村修建路灯,实现自来水建设,有线电视入户……村里扶贫济困项目随处可见,村落整洁有序。此外,她还将自家房屋免费提供作为临时警务值班室,由村干部轮流值班,为维护该村的社会治安贡献力量。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先后有省重点项目“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九条市政、疏港道路开通,纵横跨越岐厝村,全村累计被征用土地1300多亩,拆迁民房430户,村部1座。面对拆迁量之大、涉及面之广的复杂情况,曾云英着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全力服务项目需要,坚持“一碗水”端平,坚持村务公平、公开、公正,让群众信服,化解了征迁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难题和纠纷,顺利完成征迁安置工作,没有出现一例群众因征迁而上访案件和阻碍工程进展现象。
扎根在基层近20年,曾云英努力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创实惠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首届“十大法治人物”“莆田市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为维护基层和谐稳定,曾云英还担任起另一重要的角色——“民间纠纷调解员”。岐厝村有一名信访老户徐玉金,因邻里纠纷,17年来诉求得不到满足,多次上访。为了攻破难题,她多次为此事走访当事人和相关部门,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公平、公正地提出协调解决方案,经过努力,长达17年的信访积案终得以解决。
作为农村基层代表,曾云英还发现乡村发展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新、老问题: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学历低,村干部队伍活力不足、能力不高,导致带领群众创业创新的成效不佳;基层干部的待遇相对不高,基层人才政策多留在嘴上、纸上,大学生、致富能人回乡投资创业意愿不强,基层人才引回来、留不住;部分乡村特别是山区乡村集体经济薄弱,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遇到资金瓶颈,乡村卫生环境、村道路硬化绿化、河道治理工作偏慢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是基础,曾云英建议各级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如提高中央、省级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幸福家园建设的补助标准,建议中央、省级财政能具体到对乡村垃圾整治补助等。
曾云英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在人。新时代的乡村比以往更需要人才,更看重人才,特别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懂得农村规划和乡村治理的人才,能够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致富奔小康的人才。”
通过多年的基层调研,曾云英就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出三点具体举措:以更优的产业吸引人才,围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数字福建建设中积聚的强大能量,通过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来谋划包装一批乡村振兴项目,吸引投资;以更好的服务集聚人才,妥善地解决人才家属就业及子女就读等实际问题,切实改善居住条件;以更丰厚的待遇留住人才,在有项目发展的乡村配套一名专职大学生村官专门为村里做服务,培育和涌现更多的乡村建设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