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山东省茌平县实验小学性别教育进课堂项目展示活动现场,男女生一起表演“颠球”。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周末,杨雨欣早早来到学校操场,为马上要举行的足球联赛做训练。“我从小就爱踢足球,但以前学校里的足球队只有男生,我都没法上场踢。”从去年开始,杨雨欣就读的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实验小学在每个年级分别设立了男足队和女足队,像杨雨欣这样喜欢踢球的小女孩,也可以在绿茵场上奔跑了。
“虽然看起来只是给女孩子们建立了足球队,但这对于学生们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树立性别平等观非常重要。”茌平县实验小学教师韩秀锦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据了解,为推动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性别平等原则”“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的目标任务,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在山西、内蒙古、江西、山东、贵州5省(区)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项目试点工作。
在山东,茌平县实验小学和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成为山东省妇儿工委办公室所选取的该项目试点学校。
3月26日至28日,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调研组一行,到山东就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进行调研,并对山东省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项目试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独创:教师学生共同设计主题课
“每学期,我们班都要组织两次性别平等课,内容和形式都是同学们自主设计的,我为他们做指导。”韩秀锦告诉记者。
周五下午,茌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五班的班队课“我们都很棒”开始了。
以“女同学周子阳该不该学习散打”为主题的小品,旨在消除同学们对性别的刻板化印象。据了解,这一主题正是六年级五班同学自己的亲身经历。“平常大家总认为像武术散打是男孩子该学的,舞蹈画画是女孩子该学的,我们通常按自己对男生固有的认识去判断,其实这就是性别刻板化印象。我们身边这种性别刻板化的现象还有很多。”韩秀锦说。
接下来是分小组讨论“夸夸身边的男女生”,以及“我们来挑战”环节,杨雨欣凭借自己熟练的颠球技术,“战胜了”前来挑战的男同学。“我们都认识到,无论什么运动项目,男女生都可以参加,都可以表现优异。”杨雨欣高兴地说。
茌平县实验小学副校长张鸣告诉记者,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学生主持,全员参与,不仅加强了性别平等教育的效果,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记者了解到,在茌平县实验小学,每个年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主题课,如一年级的《琦琦和桐桐》、二年级的《“天平”平衡了》、六年级《我们都很棒》等等,向学生全面渗透了性别平等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对此,张立表示,项目设计由教师团队和学生创作团队相融合共同设计,在全国来说是独创性的,是最早的启蒙教育。
融合: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其他课程
除了设计主题课程之外,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学校的其他课程中,也是试点学校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的重要途径。
寒假结束后,在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的一场普通的地理课上,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主题是“旅游路上的性别视角”。
“高速公路休息区里,女厕所总是排长队,男厕所门口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应该要对女厕所进行扩建。”“好多景点也是这样,我跟爸爸妈妈出去玩的时候,在厕所前面排了半个小时,我出去玩都不敢喝水了!”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从性别视角出发,就假期中看到的机场车站、公共厕所、餐厅酒店等公共资源分配情况进行了讨论。
“这是我们进行‘学科渗透融合’的一种体现,把性别平等的理念融入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等各类学科课程之中。”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校长魏盈告诉记者,“地理课上,老师在讲授‘我国的旅游胜地’这一课时就抛出了‘旅游路上的性别视角’这一话题。因为在寒暑假,不少学生都会跟随家长外出旅游,老师就会要求他们多留心旅游路上看到的与性别平等有关的现象,由此引发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思考。”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其他学科,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外地学校参观学习。
2017年12月,小学英语老师黄伟到中山市博文学校参观取经。学校也成立了“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课题研究小组,带动一批老师积极创新课题,大胆探索课题方向。
在加入课题研究小组后,黄伟有意识地将性别平等内容融入自己的英语课中。“通过前期资料的收集,我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世界各国关于两性地位上的不同主张,他们很感兴趣,听得很认真,这种性别平等教育效果也很不错。”黄伟告诉记者,“最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班级团结了许多,男女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欣赏。”
深入:性别平等教育不只在课堂上
“我特别喜欢唱歌,但学校的合唱团大多是女生,我也不好意思报名了。”但去年,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成立了一个新的艺术社团——男孩合唱团,三年级小学生成成立刻报名参加,他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的合唱团在历下区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组建男孩合唱团的初衷,就是音乐老师发现合唱团中大部分都是女生,喜爱唱歌的男生寥寥无几,大家都认为唱歌跳舞是女孩的事,即使有的男生想参加也因为大多是女孩而选择了放弃。”魏盈介绍说,“这正是‘性别平等教育’的大好契机。调皮好动的男孩带着动听的歌声不仅能够走出学校,参加大赛,夺得奖杯,更能让广大的学生享受到学校均衡的教育,平等的权益。”
除了学校生活,试点学校也把性别平等教育带到了家庭中。
“性别平等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在家庭中,在社会中,也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一个环境。”张鸣告诉记者。
据了解,茌平县实验小学还设计了一整套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设计问题,驱动学生调查、采访、查资料,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统计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完成自己的分析报告,并要求以小课题论文的形式呈现。
在2017年暑假,该校团队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了“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家庭篇的实践作业。从家庭基本情况、父辈的家庭性别分工和性别意识、独生子女的性别冲击认识、二胎子女的性别冲击认识等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解读家庭中所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本质原因。
今年春节期间,他们又设计了一项较为全面的“性别平等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这项作业需要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案例分析’‘我的收获’‘男女特征大比拼’,以及‘家长感言’等多个栏目。”张鸣说,“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好地增强了家庭的性别平等意识,让性别平等从学校、课堂走向家庭,通过小手牵大手,潜移默化地推升家庭的幸福指数。”
魏盈告诉记者,在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孩子有了兄弟姊妹,很多家庭结构发生了改变,家长也面临着男孩女孩平等教育、和谐发展的问题。“所以,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更为重要。”
同样,张鸣也认为,性别平等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学校应努力创设性别平等的教育大环境,使性别平等教育理念由学校辐射到家庭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