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滕云
“药物研究的严谨性”——标题看着高大上,其实也可以改成“大学练的哪门子丹”。一改,就“堕入凡尘”了。
关于浙江大学炼丹,维护的评论家不少。理由是:那不过是中草药选修课上的手工制作,跟拿泥巴做个陶碗没区别,你激动是你想多了。
世界要是这么简单该多好。但世界可能这么简单吗——可惜丹药不是陶碗,它是要进嘴下肚的。进嘴下肚的东西很多,它偏偏还叫药,评论家都说它是上了国家药品目录的。那么生产一味药品的程序、生产之后的审验、审验之后的尝试等等这一堆流程就必须要走,而且还要走得顺当无瑕疵。这些,浙大出品的丹药有没有?没有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说,某人自己在家啃点儿古书,炮制点儿“仙丹”,也可以拿出来送人品尝了?
而且古书上的东西就意味着圭臬?魏晋修仙炼丹成风,文人倒是风骨别致了,但浑身燥热脱衣裸奔的“仙丹综合征”也别黑不提白不提。关键是,你的炼丹术到底是构建在什么基础之上?它到底是属于医药行,还是修仙行或者别的什么行?
跟这个浙大炼丹的故事前后脚出来的,是另一则浙大的新闻——《浙大道教研究中心:已挑出7名内丹修炼者参与实验》。前边说的炼丹不是医药系所为,而是哲学系,而这个道教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也正是哲学系的博导。至于“内丹”,按他们说,那可比丹药玄乎多了,是“一个高能量的气团”,就是“真气”,研究它,是“纯粹的自然科学的学术研究”。捋捋思路就是:哲学系——道教——自然科学研究,看着咋就那么别扭。
所以还是回到问题的起点吧。世界本来还是挺简单的——哲学研究就是哲学研究;道教研究就是道教研究;药物研究就是药物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就是自然科学研究,不能说因为是综合大学,就一定要把所有学科都综合起来,生产各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