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姜军旗
□ 袁慧芳
“感情修复难吗?多一些宽容,每天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改善一点点,幸福美满就在身边。”
这是不久前在山西省曲沃县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合议庭上,法官巨燕亭的一席话。巨法官的这席话感动了双方当事人。原本起诉离婚的小王站起身来,向自己的婆婆深深地鞠了一躬,哭泣着向婆婆道歉,向丈夫说了声“对不起”。在法官的提议下,一张来之不易的“全家福”定格了这个家庭破镜重圆后的幸福。照片上的一家三代人笑得那么开心,那么温馨。
这也是曲沃县法院和曲沃县妇联主动对接,联合引入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后,在家事审判中一起典型的成功促和案例。
家事审判,让法律多一分温情
在这起离婚案中,女方小王与男方小张,经人介绍相识结婚,育有一女一子。双方在彩礼上曾发生分歧,婚后两人也曾发生矛盾诉至法院。2014年,一场车祸导致小张只能靠轮椅生活。重压之下,小王选择了独自外出打工,离开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丈夫。两年后,小王第三次起诉离婚。
曲沃县法院家事审判合议庭法官巨燕亭接案后,初步认定当事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和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她还是拨通了县法院聘任的家事调解员、村妇联主席牛春莲的电话。巨燕亭了解到,在小王离家以前,小两口感情很好,婆媳矛盾如果可以化解的话,俩人还有和好的可能。
家事审判法官们考虑到小张行动不便,决定以巡回审理的形式,将庭审放在当事人所在村委会会议室进行,县妇联兼职副主席、资深法官于小梅也参加了合议庭审理,并邀请了县残联、镇政府工作人员和村主任、村妇联主席到场,庭审前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庭审提纲,致使整个庭审环环相扣,进展顺利。
在随后的调解过程中,发生了非常感人的一幕:小王站起身来,向婆婆深鞠了一躬,哭泣着向婆婆道歉,感谢她几年来对自己丈夫和子女的照顾;同时向小张鞠躬,说自己几年来没能尽到扶助照料的义务,向丈夫说了声“对不起”。这一幕不仅让婆婆和丈夫深受感动,在场的人也无不动容。婆婆当场表示:只要媳妇回来,一家人愿意和和睦睦过日子,并表示愿意继续在媳妇上班时操持好家务,照顾好小张和孙子。
多元化解,推动家事纠纷调解
此案的成功调解促和,得益于包括法院、妇联在内的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引入。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面对家事纠纷案件逐渐增多和日趋复杂的新形势,曲沃法院、妇联主动对接,联合引入诉调对接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注重诉前调解促和、诉中陪审配合、诉后延伸服务及心理危机干预,探索出家事案件调解的“曲沃模式”。妇联的参与,家事案件调解效率大大提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截至2017年12月,曲沃县乡村三级妇联参与家事纠纷调解256起,参与案件回访41起,协助法院向家暴受害人发放人身安全保护令5份。
在这个家事案件调解的“曲沃模式”中,诉调接力、心理疏导、跟踪回访成为最大的亮点。
诉调接力化解纠纷,推进家事纠纷调解规范化、人性化。常驻妇联和法院家事纠纷调解站的“三员”(即调解员、调查员、人民陪审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解员主要负责在辖区内开展信访代理、家庭矛盾纠纷个案调解工作;调查员对当事人的家庭、心理及周边环境、案件源头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让妇女群众足不出站调解家事纠纷;人民陪审员在合议庭合议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协同法官一道主持法庭调解,同时主动配合法院深入基层参与有关家事纠纷的现场调解,促进案件终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曲沃县家事纠纷化解工作也实现“互联网+”。婚姻家庭维权工作群日常推送妇儿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家事审判改革宣传片,家庭教育微课,并接受案件相关咨询与调解,也提高了家事纠纷调解工作的效率。
心理干预化解矛盾,推进家事纠纷调解专业化、全程化。曲沃县法院和妇联将“心理疏导”纳入家事纠纷调解全程,举办家事调查员、心理疏导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并将心理咨询师纳入调解员队伍,针对个案具体情况,适时介入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当事人寻找矛盾根源、化解心理症结、理性解决纠纷、修复情感裂痕,避免给家庭成员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先后与北京大学、山西省心理学会等心理学方面的“大咖”合作,由高校选派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参与解决纠纷。通过多方努力,多措并举,“心理疏导”化解矛盾收到了明显成效,为推进家事纠纷调解专业化、全程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曲沃县妇联着眼于善断家务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将妇联的柔性调解与法院的刚性审判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明进步的婚姻家庭伦理观念,为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