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2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大女主:当代影视剧的“女性主义”想象 “嫁”“娶”已OUT ,用“结婚”吧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5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嫁”“娶”已OUT ,用“结婚”吧

阅读提示

“嫁”与“娶”相对,有不同的含义,反映了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性别结构,只有当现实社会消弭了这种尊卑有别的区分,“嫁娶”之别才能真正消失。但语言文字就像一条绵长的河流,经年不息,要想完全不用“嫁”字,其难度之大不啻于一场革命。对于在“嫁娶”用词上“斤斤计较”的人,应保有尊敬,因为他们的“计较”让人们保持对于某些性别不平等现象与思维的警惕与戒备。

■ 舟子

作为一介新闻老编辑,我常被一位敬业的小编“考问”或者说是“拷问”。她是一个新媒体小编,近来,她所主理的一女性媒体平台的粉丝上涨,号召力、影响力增强,令人欣然,但考验也随之而来,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粉丝多了之后,推出的每条报道都更加难以逃脱众人之眼的审视与监督,亮点和瑕疵都会被放大,真是应验了那句名言:“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传播速度就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的速度有时以分秒计,所以,当这位小编向我发问时,我必须尽可能快速作答。作为一个马齿徒增的老编,面对她微信中随比特飞速而来的那些问题,有的我可以立马作答:有的明确回答“是”,有的坚定地说“否”。但有的我也迷惑无解,有的则令我抓狂。

“嫁”字溯源

近日,她又抛来一个新问题:“‘嫁’字能不能用?”相关的一则新闻是:“两岸婚姻形势逆转,台湾女嫁大陆男越来越多”,据报道,相较于10年前大多台湾男生娶大陆配偶的情形,现在情势已经大反转,反而是台湾女嫁大陆男生越来越多,台男娶陆女的人数暴跌五成。我知道她发问的由来:最近,“嫁”字频频被骂。于是,我据新闻把标题改成了“形势逆转,台湾女大陆男婚姻越来越多”,结果免于挨骂,这条消息推出之后风平浪静。但是,我还是不能一言以蔽之来回答她的那个问题:“‘嫁’字能不能用?”微信上虽然看不见她,但我似乎能看见她依然在发问的眼神,心有余悸,担心她下次又这样来诘问我。于是,事后,我告诉她:“这需要写一篇文章才能说清吧。”对于新媒体来说,粉丝不是上帝却也是可爱的人之一,在坚持原则及立场、不影响文意的基础之上,能不用就不用吧。

粉丝骂“嫁”字的理由,网上一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如下:你嫁了,嫁给了他;他娶了,娶回了你。于是你成了他的人。为什么你是他的人了?你爹妈生你养你二十几年,你一嫁,凭什么户口迁入他家?住在他家?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不是说你是女人,嫁了人就是你老公的人。“嫁娶”本身就不对,那是封建社会的用词,男人需要女人臣服在他们的脚下,以显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嫁”这个字,是对女性的侮辱、是对女性的看不起,男人娶了你,他是一家之主了,你呢?你可以强悍,可是因为这个“嫁”字,你就能成为一家之主吗?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你的父母不是你的主人、你的老公不是你的主人、只有你自己是你的主人。嫁人呵,恨嫁女呵……希望女性们能尊重自己,不要用“嫁”这个字,用“结婚”吧。

《现代汉语词典》中,“嫁”字的释义是:1:女子结婚(跟“娶”相对),如出嫁、改嫁等。2:转移(罪名、负担、损失等),如转嫁,嫁祸于人……《说文》:“嫁,女适人也。”归妹——《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古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说法。女子结婚就是归家,《诗经》所谓“之子于归”,即指此。嫁是女子去男子家,女子无家,以男之家为家。汉字“家”字,上面是“宀”,代表房子,是不动产;下面是“豕”,是猪,是动产。可见,“家”以有产为前提。“嫁”与“娶”相对,有不同的含义,把女子接过来成亲是“娶”。其中的尊卑关系可见一斑,反映了彼时婚姻以男性为主导地位的社会性别结构。

我虽已然淡忘了当年大学“说文解字”课的详情,但在听到“嫁娶”二字时,还是会有一丝的察觉和不快,不过,大多是自我消化了这一不快。心想:唉,别计较那么多了,不然,有的话、有的句子都不太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写了。因为语言文字就像是一条绵长的河流,经年不息,细水长流,要想在一夜之间抽刀断水,实在是难,其难度之大不啻于一场革命,牵涉到多个方面、林林总总诸多相关议题的表达与交流方式的改变。

“嫁”字:用与不用之间

在此之前,因为用了“嫁”字,我被骂过,起因如下:因为近来天价彩礼的新闻不少见,我们在新媒体发了一个倡议,提倡为了婚姻幸福,在农村嫁娶中不要漫天要高价彩礼。说实话,行文时,我尽量不用“嫁娶”一词,但在以农村老人的角度述及此事时,我斟酌之后,还是用了“嫁娶”的说法,因为这样符合农村老辈人的角度,我不想表述得更加“现代化”。果然,这一写法后来被网友挑出来责难了。但如果让我再写一次,我还是认为很难不这么写,因为这更加符合农村的现实。如果“嫁娶”之别在某些农村真的没有了,那因为出生性别比畸高等痼疾顽症而导致的天价彩礼也就不会愈演愈烈了。正是因为还存留着这样“女以男为家”的现实,才会延续有这样的词语与表达。“不是人在言说语词,而是语词在言说人”,如果非要让它一朝断然消失在相关报道的表述之中,既不符合农村望子成亲的老人的心态,也不符合其乡土语境。

只有当现实的社会土壤消弭了这种尊卑有别的区分,“嫁娶”之别才能真正消失。当然,对于在“嫁娶”用词上“斤斤计较”的人,我还是保有尊敬的,因为他们的“计较”让人们保持对于某些不平等现象与思维的警惕与戒备,提醒着不要落入陈风陋俗的语言文化窠臼而习焉不察。语言、文化是现实的镜像,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期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进一步发展,那些性别不平等的语言、文化能够更多地退“市”,消失于现实的地平线之外,因为“市场”和现实已经没有了其立足之地和存在价值。此外,语言、文化上的先进表达往往也可以引领社会与时代风气之先,对于现实的改变有着切实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对于语言、文化在表达上的“斤斤计较”也自有其意义与价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