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8年1月18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引导夫妻一方对外举债时尊重配偶意愿 如何安慰那个悲伤的母亲和妻子? “票选特座”的伤害教育当禁止 社保扩围应强化劳动监察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五岁男孩疑因学习压力大跳楼自杀,七天后父亲坠楼身亡,反思背后——

如何安慰那个悲伤的母亲和妻子?

孩子自杀七天后,父亲也从这栋楼跳 了下去。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刘旭

这是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一幕悲剧——儿子和父亲先后跳楼。悲剧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和思考,相关专家认为,作为父母,不仅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应教会孩子释放压力,正确调节情绪。而如何安慰那个悲伤的母亲和妻子,也应成为重要课题。

悲剧接连发生,孩子的“头七”成了父亲的祭日

1月14日20时左右,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城的凤鸣苑小区26栋2单元,一名中年男子从9楼坠楼身亡。令人悲痛的是,就在1月7日晚,也就是7天前,该男子年仅15岁的儿子,疑因学习压力大,从该小区45栋的顶楼跳下,并留下遗书称,“我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少欢笑,但我却无法为自己带来欢乐”。

中年男子坠楼当晚,住在该栋的邻居称听到一声巨响,随后便有人发现该单元1楼的电动车过道内躺着一具男尸。120抵达现场后确认死亡,死者的家属在现场悲痛欲绝。110警方抵达现场后确认死者为该小区居民,40多岁,并且就是1月7日晚在该小区坠楼身亡的15岁高中生的父亲。

据小区邻居议论,孩子的爸爸是有意选择在孩子的“头七”祭日跳楼身亡。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听家属说,死者与儿子感情很好,儿子发生意外后他悲痛不已,原本家属也想找机会让他出去散散心,没想到他竟选择了与儿子同样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据了解,中年男子的儿子今年高一,就读的江西师大附中是江西省颇负盛名的学校,凡是能进入这所高中的学生,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学霸”。而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平时在别人看来快乐、幽默的孩子,成绩也很不错。

孩子在“遗书”中还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希望我逝去之后,不要有人为我哭泣,我希望你们能继续欢乐地走下去……”

父母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应教会孩子释放压力

有人说孩子的死是因学习压力大,也有人说是因为玩游戏被家长批评,而孩子的父亲则是因为过度自责而选择了跳楼。我们已经无法确切知道死者生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父亲和儿子一定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在人们的扼腕叹息中,不乏对这件事的各种讨论和反思。

专注于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的“江西家齐教育”创始人李菁莹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悲剧往往是当事人在极端的消极情绪下造成的。作为父母,不仅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应教会孩子释放压力,正确调节情绪。

李菁莹表示,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情绪是一股能量,就像大自然的一场暴风雨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既然过去的情绪刺激已经发生了,唯有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来改善目前的情境。控制和调节消极情绪主要有三种方法,分别是宣泄调控、遗忘调控、转移调控。

具体到宣泄调控,父母要教会孩子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自己痛哭一场或把心中的不平事向教师、家长或好朋友说出来,请他们开导,也可以在他们面前哭一哭,以减轻心理压力,也可以进行一场体育运动,出出汗释放一下。

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消极情绪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遗忘掉,不要老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只能使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要教会孩子善于遗忘消极情绪。

转移调控就是当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可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注意力转移而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父母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看电影、打球、下棋、唱歌、画画等,通过其他活动来缓解消极情绪。

李菁莹还认为,不懂得好好说话的父母,培养不出幸福的孩子。但家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越陌生,越礼貌客气;越亲密,越无所顾忌。因为知道家人永远不会怪自己,反而将言语的刀子冲向家人。家庭并不是无坚不摧的,幸福的家庭需要经营,一个家庭的幸福应从好好说话开始。

现实中,有不少父母“擅长”打击教育,但这种打击教育并不能起到“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去。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体现在当下,它更像一根针,透过绵长的岁月,时时刺在子女的心头。

父子俩都走了,如何安慰那个悲伤的母亲和妻子

类似发生在南昌的悲剧在其他地方也曾上演。据媒体报道,某地高二学生李丹(化名)因与母亲发生争执,选择了跳楼自杀。悲痛欲绝的母亲抱起女儿,“我骂你两句你就死了,你死了,我也不活了”。她转身离去,直到次日上午10时许,搜寻者在2公里外的荒山中找到这位母亲,她已经自缢身亡。孩子的父亲该如何活下去?

2017年12月2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一位教授,其子因欠下巨额债务自杀身亡,数天之后,教授也选择了自杀。他的妻子该如何活下去?

对此,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江西家齐教育”首席专家戴烽认为,谁都不想看到这种悲剧发生,但一旦发生了,痛过之后,要考虑的是死者已矣,活着的人该如何继续活下去?具体到南昌的这个家庭,如果作为朋友与亲人,又该如何去安慰那个悲伤的母亲和妻子,让她从阴影中走出来?

戴烽认为,首先是接受丧失。帮助她接纳失去至亲的事实。对于亲人的突然离去,她会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不想去看去听去接触,会想要修改事实,不愿接受事实对自己的冲击。这时候作为她的朋友和亲人,不要试图去安慰她说那件事没发生,那个亲人没有离开,而是用陪伴和拥抱帮助哀伤者接纳亲人离去的真实,接纳自己无助且无奈的状态。

其次,经历痛苦。接受至亲离世是伤痛的过程,伤痛的情绪需要处理,不能压抑忽略。帮助她把哀伤的情绪表达出来,如询问她的身体的感受,心里的感受,鼓励她把情绪表达出来,如“要哭就哭出来吧”。不要试图压抑她,要设法让她把心中的悲痛宣泄出来。

第三,重新适应。至亲的猝然离去,除了心理的伤痛之外,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也面临着巨大的改变。这时候需要帮助她去调整和适应失去至亲的生活,帮助当事人能够正常生活下去。

第四,建立新关系。哀伤者的情绪得到处理,生活也平安过渡后,当她把注意力转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时间会慢慢抚平她心灵的伤痛,当她想起逝去的亲人,再也没有恸哭、身体不适的状况,甚至能够把情感投放在生活里,她就能够健康地面对生活。

戴烽还表示,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遇到这种事情会表现得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安慰。于是就常常借用一些套话,“节哀顺变”“一切都很快会过去”,“不要哭了,不要难过了”等等,这些话,不但起不到安慰的效果,还会引发哀伤者的抵触与反感。

“我们常常会说,时间是疗愈创伤的良药”,为此戴烽认为,悲伤是人们能够给予亲人最后的爱,所以要允许在失去亲人时的情绪表达。但是要相信,任何情绪都会过去,好的情绪会过去,坏的情绪也会过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