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证难、难办证成为民生之痛的当下,网络身份证的使用则具有对症下药的优化功能。
□ 堂吉伟德
25日,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分局发出了全国首份“微信身份证”,这种既可以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又能证明“自己是自己”的网证受到市民的欢迎。据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分局民警统计,截至26日下午,一天多的时间内就有3万多人办理了“微信身份证”。(12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身份证作为最重要的“自我证明”工具,重要性不可替代。一旦身份证丢失,无论是银行存款、购置交通票据、入住酒店宾馆,考试进入考场、收发快递都会极度困难,要么办理临时证明作为替代,要么火速回家寻找。若拥有一张既安全又有效的网络身份证,则可实现“一机在手,行遍天下”的夙愿。正是深受身份证携带和丢失之苦,才使得“微信身份证”深受喜欢,也足以证明需求侧的强大。
网络身份证其实就是一张网络凭证,通过身份识别生成一张网上凭证后,借助终端的二维码识别技术,靠“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实现有效的对接。自此以后,身份识别难的问题可迎刃而解。其优势在于,一是不需要实体身份证的辅助,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实现,体现了方便性;二是可以最大化提高效率,体现了快捷性;三是整个操作过程都是使用抽取的部分“符号”来进行的,无法进行信息的破解,体现了安全性。有了这诸多优势作为保障,网络身份证在方便了证明公众身份的同时,使得公共管理和服务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对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具有颠覆性的作用。
在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亟待加强的语境下,网络身份证是一种有益和有效的尝试。由此也足以证明,在公共服务上,只有真正做到了“以服务为主”,才能在便民的同时,让管理的效率变得更高。相反,若是脱离了服务主体的需求和实际的需要,再好的技术也只是摆设。如此而言,用技术服务公众才是网络身份证的最大意义。
在办证难、难办证成为民生之痛的当下,网络身份证的使用则具有对症下药的优化功能。一旦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得到推广,依托技术创新的信息共享得到普及,远程或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公共服务,办证或者行政审批像在家订购快餐一样方便,“千里迢迢办证”成为历史,整个社会因互联网的串联而流畅与快捷,此乃公众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