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26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新形势下妇女工作要“求新”“求变” 乡村振兴背景下“纪兰精神”的时代价值 微信使用的代际差异及性别差异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7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形势下妇女工作要“求新”“求变”

——关注“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暨全国妇干校校长论坛”

编者按

在近日举办的“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暨全国妇干校校长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妇女教育专家围绕“群团改革背景下妇女工作的新经验与新方法”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妇联干部的地位、作用与实施策略”开展研讨。与会学者立足妇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关注妇女发展的难点问题,认为群团改革背景下妇女工作要“求新”与“求变”,女性将在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鹏

近日,由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女子学院、湖北省妇联主办,湖北省妇女干部学校承办的“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暨全国妇干校校长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妇干校校长、妇女教育专家围绕“群团改革背景下妇女工作的新经验与新方法”和“‘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妇联干部的地位、作用与实施策略”两个会议主题开展了专题研讨。

当天的开幕式由中华女子学院副校长、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梦教授主持。湖北省妇联主席彭丽敏、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张李玺分别致辞。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杜洁、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民分别就新发展理念视角下的妇女发展重点关切和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大会主旨发言。

群团改革背景下妇女工作要“求新”与“求变”

与会学者探讨新形势下妇女工作改革与发展大计,立足妇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关注妇女发展的难点问题,积极建言妇联组织改革。

山东女子学院妇女研究所刘霞教授认为,开展群团组织改革以来,妇联组织的地位和工作定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先进性别文化、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并得到体现。但妇联工作也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妇联工作边缘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三是基层妇联组织改革对做好妇联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改革中更好开展工作,需要妇联干部正确认识妇联工作的意义,正确认识服务对象的需求,以正确的指导思想破解性别文化障碍,切实树立起服务广大妇女的使命感,从“一切以妇女为本”出发,更好地拓展自己的工作。

妇联的改革要在党的领导下顶层布局、祛除“四化”、应对“四缺”、回归“三性”。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许俊霞提出,妇联改革应重视战略部署,增强政治性;创新组织生态,突出先进性;拓宽功能体系,体现群众性;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专业性;调整工作策略,强调项目性;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性。现代化的妇女工作应一手抓能力,提高妇女工作的先进性;一手抓体系,增强妇女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在群团改革背景下,妇女工作应该和妇女社会工作深度合作,融合发展。在平台建设层面摆脱科层体制困境,层级嵌入妇女社会工作;在队伍建设层面,克服“四缺”难题,吸纳妇女社会工作力量;在能力建设层面,祛除“四化”现象,发挥妇女社会工作优势; 在妇女工作“三性”结合方面,优化妇联组织结构,社会工作广泛参与。

湖北省妇女干部学校朱耀平研究员介绍了湖北省妇干校近年来适应群团改革需要,推动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为了适应改革带来的新任务、新要求,近年来湖北省妇干校一方面突出主责主业,进一步强化干部培训工作。在制定培训规划、设置课程体系、整合培训资源、拓展培训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建设培训数据库等方面努力创新。学校创办了“湖北省好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要从事培育社会组织、优化项目方案、评估公益项目和妇联工作绩效等工作。正在建设的“湖北省妇女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具有女性创新创业培训、女性创新创业项目优化、女性小微企业孵化等三大功能,为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女性将在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所必须承载的使命,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更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女性作为社会的半边天力量,必然也是实现“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妇联干部作为党联系妇女的桥梁和纽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黑龙江省妇女干部学院讲师潘东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历史文化中古丝绸之路的现代彰显和精神传承,古代丝绸之路延续千年,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借鉴,形成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新丝路精神,为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提供了理念支撑。我们要挖掘空间、映射历史,充分发挥妇联干部在性格、能力、外交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拓展妇联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为“一带一路”铺就畅通的人心通道。

新疆妇女干部学校教师帕尔孜娜·太来提强调了“一带一路”建设中“丝绸女性”的力量。勤劳的中国女性成就了“丝绸之路”,令其成为古代中国向世界输出文化的通道,贸易之路,友谊之路。女性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女性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半数,是推进民心相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围绕“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大局创新妇女交流交往,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需要超越局限和差异,形成携手发展的共识,搭建起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

陕西省委党校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主任田雅萍提出,应当把我国男女平等事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输出点。田雅萍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中,民心相通是关键,要先行。在民心相通中,不妨把男女平等事业成就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输出点,这既是中国软实力的展现,也是民心相通的对话。如果能够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对话,讲好中国女性的故事,将产生良好的效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