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区“公益童书馆”举办绘本讲读活动
怀柔九渡河童书馆
延庆区“公益童书馆”书柜
门头沟大台童书馆——孩子们争先恐后玩起了项目组带去的桌球、套圈等玩具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金勇
读书如何改变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社区?针对0~12岁儿童,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推出“公益童书馆”项目。运行3年来,已在全市建成6个中心馆,孵化17个社区馆,服务人群超8万。
通过举办系列儿童阅读体验活动,“公益童书馆”不仅营造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社区氛围,也让书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类似空气、水一样的存在,使读书成为社区家庭和孩子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绘本”:让儿童阅读从享受快乐开始
12月7日下午,位于延庆妇女儿童中心的“公益童书馆”吸引了很多孩子排排坐,原来,他们是等待在这里举办的亲子小剧场演出,当绘本《你看起来很好吃》一演完,孩子们纷纷举手表达着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旁边的童书馆,已经有四五个孩子在看书,图书管理员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图书馆最受孩子欢迎的绘本书有《生命的开始》《我们的身体》《我可不怕打针》等,孩子们百看不厌。还有一些立体绘本,像《动物王国》,打开后感觉好像老虎要扑过来,立体绘本成本高,还特别容易损坏,但孩子们特别爱看,借阅率非常高。
陪孩子来读书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宝宝今年4岁,从1岁就开始到这儿来看书。当记者问她为何会选择到图书馆看书,她说,自己很早就开始给孩子买书,认字的,认拼音的,认数字的,但孩子不爱看,却很喜欢这里的绘本,一个绘本没几个字全是图,买的话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自己买太不合算;再说,在这里看书,孩子能接受到读书指导,有玩伴。现在孩子已经在这儿看了几十本书了,有些书百看不厌,一有空就缠着大人要来。
北京市妇女儿童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叶国兴,是“公益童书馆”项目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我家小区有一个公益图书馆,虽然很小,藏书也不多,但一直很受孩子们欢迎。于是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孩子们喜欢借阅什么书,结果发现绘本是最受欢迎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在别处推广一下,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有了这个念想,经过后期调研论证,主要以绘本藏书为主的“公益童书馆”项目开始在区县落地。
在设计项目时,为了使“公益童书馆”发挥更大社会效益,项目在设计时除在馆阅读、借阅外,还特意增加了父母课堂、志愿讲座、绘本延伸活动等内容。
负责童书馆运作的专业机构负责人张晓烁告诉记者,绘本源起欧洲,21世纪初期才开始在我国流行。作为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之所以这么受孩子欢迎,一是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它必须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二是绘本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更值得一提的是,绘本里的插图都是艺术品级的,这样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选书的原则是,首选一些经典的、在国际上获奖的绘本,再根据0~12岁年龄的不同特点科学地选择不同类型的绘本读物。”
让“读绘本”成为山区孩子的日常生活
从北京城区驱车近两个小时,来到门头沟天寒地冻的深山矿区大台社区时,阳光下崭新的“公益童书馆”,温暖而明亮。在童书馆看书的孩子们不仅大大方方地给我们讲绘本故事,还争先恐后玩起了此次项目组带去的桌球、套圈等玩具。
大台街道工委副书记高金红告诉记者,大台社区处于街道和矿区的中心位置,社区共有562户1224人,流动人口占三分之一强。由于交通不便,孩子们的早教基本是空白,业余生活也比较匮乏,2017年5月“公益童书馆”一开张,就成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片乐土。
负责童书馆日常管理的大台社区主任马爱兰介绍说,童书馆每天都会来五六个孩子,周六人更多,最多的时候有50人左右。孩子们来这儿不仅长知识,还学会了要守规矩,要爱护公物,养成了很好的文明习惯。社区还通过与附近的幼儿园资源共享,短短五个月已经开展儿童节小剧场、父亲节感恩父亲等10场阅读与游戏活动。
经常过来给孩子们举办活动的张晓烁,一说起这事儿就显得有些激动:“这里的民风特别淳朴,我们每次来搞活动,车都开不上来,活动的设备都是村民帮着抬上来的。有一次,刚刚早上七八点钟,我们一上来,眼睛一亮,发现孩子们已经在院里等着了,见了我们眼巴巴地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看书呀?’。还有一次,我们搞完活动收拾完东西都准备走了,发现孩子们还没走,正感到奇怪,没想到他们站成一排,齐声高喊:感谢公益老师们!那一刻,我被孩子们感动了,也被自己干的这个事儿感动了,同样是孩子,生在这儿的孩子就该比生在城里的孩子享受的文化生活少些么?我们这个公益项目就是要缩小这种差距!”
“公益童书馆”另一个落在山区的点在怀柔九渡河社区,建在镇中心幼儿园内,服务着来自周围18个行政村120多名3~6岁的幼儿。
“下一步,我们将会更多地关注山区、偏远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较集中的地区,争取在这些地区多建‘公益童书馆’,让孩子们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读书机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精神底色。”叶国兴说。
中心馆“一带九”的运营模式探索
在顺义区少年宫,有一处挂着顺义区妇联的标牌,这里就是顺义区“公益童书馆”中心馆。
主持童书馆运营的刘玲告诉记者,顺义区“公益童书馆”是2016年3月11日开馆的,现在馆内藏书近7000册,采取的是一个主馆带九个分馆的运营模式,主馆注册读者1200人,借阅量6000余次,周三到周日开馆,每周都会举办三次活动,分馆每周最少举办一次活动,开馆一年多来已经举办了800多场活动,参与人数1.6万人左右,很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公益童书馆”日常运营投入很少,如何维持如此高强度的活动支持?刘玲介绍说,主馆一周开5天,只有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其他都是由‘志愿妈妈’来完成的,现在这个人群已经达到了20人。
她们除了定期开展阅读日系列活动、童书互换、快乐陪伴亲子阅读、童话剧场外,还利用闭馆时间开展了3D打印、即兴戏剧、创意美术等公益课。
随着童书馆人气渐旺,童书馆除了借书之外,还成了一个联系群众的公共平台,承接了市妇联家庭公约、送服务进社区,区妇联的“喜迎十九大、童声献给党”、现代家书书信征集等很多项目和活动。
“志愿妈妈”李亚楠告诉记者,幼师毕业的她原来是个全职妈妈,参与到“志愿妈妈”队伍里来,就像进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大家会经常在群里讨论育儿经验,谈论如何选书、讲书,每当有人看到好的手工,也会及时分享到群里。自家宝宝原来是个淘气的小男孩,从不喜欢静下来看书,自从自己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后,孩子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爱读书了,还经常配合她讲故事、做手工,她觉得能当“志愿妈妈”,自己特别幸运。
“最大的收获还是通过阅读,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改变了很多孩子和家长,有些孩子在刚开馆的时候,乱跑乱叫,但现在,进入馆内,孩子们都能安安静静地读书;家长也是,从最初在馆内大声说话、玩手机,到现在会给孩子读书,陪孩子挑选图书。这种改变,才真正体现了这个项目的意义和效果!”刘玲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