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2月20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推广 “公益木兰”花开更艳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益木兰”花开更艳

湖北省“公益木兰”服务妇女儿童项目三年成就回眸

湖北省“公益木兰”服务妇女儿童项目启动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三个年头。三年来,湖北省妇联锐意改革,求新求变,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维,积极推进项目开展。妇联先后成立了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征集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公益项目,大力孵化、培育服务妇女儿童的社会组织。通过实施“公益木兰”项目,湖北省妇联不仅推动了妇联的供给能力、供给产品与妇女儿童需求的精准对接,也有效延伸了妇联的工作手臂,壮大了参与妇女工作的社会力量,实现了妇女工作由妇联系统“自转”向妇联引导社会资源 “公转”的转变。

“如果孩子的家长能懂一些急救知识,也许很多小生命就不会因为意外事件而夭折。”2014年7月10日,在由湖北省妇联发起的首届“公益木兰”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大赛决赛上,来自武汉市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的“生命阳光”儿童安全自救自护教育项目打动了现场的所有观众。

此次“公益木兰”大赛开始于2013年11月,从湖北省各级妇联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征集到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286个。大赛结束后,由湖北省妇联与武昌区政府联合创建的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随即开园,“公益木兰”大赛遴选出的50个公益项目及社会组织首批入驻。在这里,它们将一边为妇女儿童提供服务,一边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之后,湖北省妇联开始积极 “求新”“求变”,她们提出了“职能工作目标化、目标工作实事化、实事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社会化”的“四化同步”工作模式,并且积极探索在妇女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聚合引领社会组织参与妇女儿童公益服务, “公益木兰”大赛的举办和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创办,开启了破冰之旅,而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也是一次妇女工作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尝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妇女儿童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征,这就需要妇联组织与时俱进,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妇女需求,提高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供给质量水平。”湖北省妇联主席彭丽敏认为,要提高妇联的服务供给质量,就要统筹做好妇联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法。做加法,就是增强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多一些精准“滴灌”,多一些“雪中送炭”。做减法,就是少一些“大水漫灌”,少一些“锦上添花”,减少无效供给和盲目供给。做乘法,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妇联供给能力和供给产品更好满足广大妇女群众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做除法,就是坚决革除各种弊端,深入推进妇女工作供给侧改革落地见效。“公益木兰”创投大赛的举办和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创建,将妇女儿童的真实需求、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和众多的社会资源对接到一起,创新了妇联的供给方式,提升了妇联的服务能力和供给质量,也充分契合了妇联工作供给侧改革的要义。

增强妇联服务供给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性,首先需要发现广大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科学区分妇女群众多元化、分众化、个性化的诉求,并以此作为提供精准服务的前提和依据, “公益木兰”项目从一开始便遵循了这样的思路。

“首届‘公益木兰’大赛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工作群众做。”湖北省妇联副巡视员申军青表示,大赛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征集项目,从中既能够发现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需求,也能够发现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组织。同时,项目的评判也来自大众。大赛各赛段既有由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先模人物、妇联干部组成的专业评委,也有兼顾代表性、广泛性、地域性的大众评委,网络投票更是吸引了50余万人次参与,可以说,大赛的结果完全由群众说了算。此外,大赛征集到的项目涵盖了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关爱、妇女儿童素质提升、和谐家庭建设、妇女儿童权益维护以及困境群体帮扶等五个类别,既契合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呼应了妇女儿童的迫切需求。正因为如此,这次大赛得到了很多爱心企业和公益人士的鼎力支持,堪称一次聚沙成塔式的“公益众筹”。

接下来的三年里,湖北省妇联继续采取公益创投的形式,每年在全省范围内公开征集妇女儿童和家庭公益服务项目。三年来,通过开展“公益木兰”妇女儿童服务项目创意大赛、项目招标、征集活动等方式,省妇联共向社会征集公益项目1138个。这些项目在内容上聚焦妇联主业主责,在模式上突出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在运作上强调妇联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经过初审、复审、答辩、终审、优化等流程,先后有128个项目脱颖而出,将专业而精准的服务源源不断地送往农村和社区。

提升妇联组织的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离不开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三年来,湖北省妇联着力将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打造成社会组织茁壮成长的摇篮。在妇联的引导和培育下,各社会组织服务妇女儿童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首届“公益木兰”大赛结束后,湖北省服务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式开园。这个基地占地658平方米,内设宣传展示区、运营办公区、孵化培育区等,可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发展需求。基地采取开放式政策,只要服务对象是妇女儿童的社会组织均可提出申请,经过考察辅导,入壳评估后即可入驻孵化器,在这里,基地除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外,还提供场地、实训、管理、评估、远程辅导、信息发布、资源链接等技术支持。等到该社会组织符合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规范、工作绩效明显、持续发展有力的标准后即可出壳。

根据社会组织普遍爱心有余能力不足、专业程度不高的现状,孵化基地将重点放在提升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能力,以及培养社工领军人才上,先后启动了社会组织星火培训计划、“公益木兰”领军人才训练营,通过课堂教学、座谈交流、案例分享、工作坊等多种方式,就社会组织的宏观政策、价值理念、内部治理、能力建设等开展系统培训。经过不懈的努力,孵化基地已经拥有了一整套“公益木兰”课程体系和专家队伍。

为了规范管理“公益木兰”项目,孵化基地还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模式、标准化的产品输出模式和专业化的项目执行团队。基地先后制定了《湖北省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评估办法》《湖北省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实施有章可循,并探索建立了“项目经理+项目专员+项目主管”共同管理项目的模式,构建起项目经理业务指导、项目专员统筹协调、项目主管日常监管的责任链条。在实施“公益木兰”项目的同时,孵化基地还建立了由第三方机构评估、由服务对象评判的机制,从项目内容的迫切性、运作模式的创新性、具体措施的可行性、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各类评估结果显示,在进驻孵化基地的项目中,优秀项目占八成,受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湖北省服务妇女儿童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的三年来,先后投入资金678万元,并撬动社会资金近千万元,启动实施了128个“公益木兰”项目。这些项目涵盖婚姻纠纷调解、家庭教育指导、母亲素质提升、女童安全教育、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等领域,紧扣社会热点难点和妇女儿童的迫切需求。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形成了一个专业、规范、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妇联服务妇女群众的方式由过去活动化的“大水漫灌”逐步变成了项目化的“精准滴灌”,数百万妇女儿童和家庭从中获益。

三年来,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领域,大批教师、艺术家、作家、心理咨询师等爱心志愿者们聚集在“公益木兰”的旗帜下,采取艺术培养、托管、节假日陪伴、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缓解流动家庭困境,为众多留守流动儿童撑起了一片温暖如家的天空。

三年来,在女童安全教育领域,各项目单位组建教师志愿者团队,编写安全手册,制作视频材料,开展现场示范培训,在各地妇联、教育、民政、司法等部门的帮助下,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实现安全教育全覆盖,为正处于花季的孩子们筑起了一条充满爱心的防线。

三年来,在妇女权益保护领域,各项目单位一方面积极培育维护妇女权益的社工队伍和草根志愿者组织,一方面积极开展权益类培训,鼓励广大妇女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点单选学,助人自助,方式灵活,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公益木兰”项目的实施也充分激活了社会上的“她”力量。三年来,孵化基地将众多社会组织紧紧吸引在湖北省妇联身边,省妇联先后与1000多家社会组织建立了联系,与近200个社会组织联动实施“公益木兰”项目,一批专家学者、爱心人士、公益志愿者紧密团结在妇联周围,成为妇联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入驻孵化基地后,武汉“以渔”女性就业互助会负责人黄银华深有感触地说,孵化基地营造了一个公益生态圈,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一位前来参观的嘉宾则评价:“一个小基地,破解了一个大问题;几个小伙伴,干了一项大事业。”

在省妇联的示范带动下,武汉、宜昌、襄樊、荆门、黄冈、鄂州等多地在申报实施省级“公益木兰”项目的基础上,也拿出一定的工作经费指导基层妇联组织链接社会组织,开发自己的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先后引导、服务社会组织269家,链接社会资金支持达1772万元。通过各级妇联的悉心培育,各地社会组织对妇女儿童公益事业的使命和价值认同感不断增强,服务妇女儿童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日益成为妇联工作不可或缺的二传手、三传手、四传手。

“‘公益木兰’项目的实施也给妇联工作带来了很大变化。”湖北省妇联副巡视员申军青表示。自“公益木兰”大赛举办以来,许多原本对社会工作“零认识”的妇联干部都开始主动报考社工师,专业能力大幅提升。“职能工作目标化、目标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实事化、实事工作社会化”的工作模式也开始向全省各级妇联推广,妇女工作实现了由妇联干部“单独做”向引领、组织、协调各类社会资源“一起做”的重大转变。

2015年11月,经湖北省编办批准,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为省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职责为培育服务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公益类社会组织,设计、研发符合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的公益项目,提供专业化公益服务,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也交由中心托管。

由孵化基地到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湖北省“公益木兰”项目实现了华丽转身,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更加注重增强社会组织筹资能力的培养,推动项目持续发展,扩大覆盖面,增加受益人群。”湖北省妇女儿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邹义均介绍,以前,“公益木兰”项目基本上是给多少资金做多少事,今年的“99公益日”组织三个“公益木兰”项目第一次参加网上众筹,就募到了40多万元的资金。今后,中心还将依托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为“公益木兰”项目筹集更多资金。

邹义均表示,目前,一些优秀“公益木兰”项目的运作模式已开始被复制到其他地区。宜昌三峡旅游职业培训学校承接的女童安全与健康教育项目,服务范围已从宜昌拓展到恩施、神农架。监利县“万家无暴”项目的运作模式也被邻近县市的妇联所复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湖北省妇联主席彭丽敏表示,对于“公益木兰”项目来说,这意味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顺应广大妇女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深化妇联工作供给侧改革,以供给端为发力点,努力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加精准化、专业化的项目服务,让广大妇女群众从妇联组织提供的服务与帮助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党的事业更好地凝聚妇女人心。

“公益木兰”优秀公益项目展示

“万家无暴”反家暴公益项目

“万家无暴”是湖北监利县“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设计并实施的反家暴项目,该项目由110接警员、村妇联主席、志愿者共同构建家暴预警系统,发现家暴信息后,联动机制内的公安机关和民政、司法部门依法对家暴事件进行干预。该项目于2015年3月起在监利县投入运行,运行以来,已建成覆盖全县的家暴预警系统和高效的反家暴工作联动机制,成功为多名家暴受害人提供伤情鉴定、短期庇护、法律援助和心理干预,多名施暴者受到法律惩处。目前,“万家无暴”现有的家暴预警系统和反家暴工作联动机制已开始在潜江、洪湖两地复制,预计很快就可以开始投入服务。

“快乐星期天”关爱留守儿童项目

大悟县“快乐星期天” 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启动于2014年,项目最初由大悟县妇联承办,2017年起移交给大悟县巾帼志愿者协会运作。项目以基层妇联组织为依托,以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为纽带、以社会爱心力量为支撑,在全县10个试点村面向100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 “1+X”课程(1指心理健康课程, X包括安全、卫生、营养、法律、手工、绘画等特色课程)、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从纯粹的物质帮助拓展到情感交流、心理疏导、自信心提升等多个层面,并联合爱心企业、巾帼文明示范岗等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先后组织爱心企业开展了“亲近大自然”野外体验活动、“沐浴阳光共成长”主题班会等多场关爱活动31场次。

“花开无声·青春有痕”女童安全与健康教育项目

“花开无声·青春有痕”女童安全与健康教育项目由宜昌市三峡旅游职业培训学校承办。项目针对鄂西南山区留守儿童多,女童保护任务迫切的特点,在各学校开展“女生安全自护”巡回授课,指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青春期孩子出现的生理、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急救技能,增强她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项目于2016年启动,在妇联和教育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已先后在宜昌市城区和宜都、枝江市的45所中小学开展活动,受益人数多达165000人,比项目原计划超额完成7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项目已建立了专业的教师志愿者授课团队,编写了专门的《女童安全自护与技能》教材,并推广到恩施、神农架等偏远山区。

“爱心百合”婚姻家庭关系调适服务项目

鄂州市“爱心百合”婚姻家庭关系调适服务项目由鄂州市妇联承办,项目主要内容是借力专业社会组织,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该项目启动于2016年,通过广泛调研、比较,鄂州市妇联选择了专业素质高、群众评价好的西山街道寒溪社区“老洪工作室”和鄂州市“幸福有约”婚恋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试点。依托“幸福有约”公司,妇联还成立了“鄂州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中心的窗口设在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方便当事人就近求助。同时,项目还面向全市开设婚姻家庭健康指导、家庭纠纷调解以及和谐关系调适等专业培训,截至目前,项目已面向全市妇女、家庭开展幸福婚姻课堂讲座14场次,培训妇女2600人次,调处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413件。

“生命阳光”亲子安全自护急救培训项目

“生命阳光”亲子安全自护急救培训项目由武汉市“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承办,项目以“挽救生命、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为目的,开展公益性亲子应急救护培训,为家长提供系统的生命救护技能培训和练习。项目自2014年启动后,持续在武汉各大中小学、社区、企业举办亲子安全自护急救培训,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在关注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的同时,项目还积极推动急救培训体系进入学校,努力打造全方位家庭自救互救安全网。目前,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儿童急救培训产品体系,包括儿童急救培训课件、儿童安全手册、儿童安全自护动画等,项目直接受益对象达到10200人,间接受益对象多达723万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