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秋影
近日,由于上海“携程亲子园”事件和北京红黄蓝幼儿园“针扎”事件的接连发生,弱小的孩子在幼儿园是否会遭受虐待成为很多家长焦虑和担忧的事情,从社会各界对“红黄蓝事件”的热议可以看到大家对儿童保护的关注,也能明显地感觉到“家有幼子”父母的无力和困惑。
近年来,幼儿被虐待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屡屡刺激家长脆弱敏感的神经,在当前学前教育总体尚需继续完善的大背景下,既有入园的刚需,又不放心弱小的孩子,如果有一天怀疑孩子在幼儿园“遭受虐待”了,或证实孩子确实受了虐待,家长应该怎么办?家庭可以做什么?
家长应时刻保持对于孩子情绪状态的觉察
情绪状态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晴雨表。幼小的孩子虽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其感受和情绪表达能力其实比成年人更为敏感、细腻和直接。如果“遭受虐待”或者不公正待遇,其实不必到针扎、推搡、灌芥末这么明显且严重的虐待程度,老师的冷落、威胁、呵斥等肢体和语言侵犯都会让孩子产生敏锐的情绪反应。
当然,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这个公共场域,引发孩子情绪反应的因素除了遭受不公正对待,常见的还有分离焦虑和同伴关系的挫折。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如果孩子的情绪特别激烈且抗拒入园,孩子的情绪状态本身已经充分表明其需要家长的协助。因此,无论何时,家长都应高度重视和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并认真寻找引发孩子情绪反应的原因。
尽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寻找原因其实也并非没有线索。因为孩子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学习的,也就是吸收环境中的因素,经由模仿而内化为自己的言谈举止。因此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就可以知晓孩子在幼儿园期间的主要状态以及孩子情绪反应的原因。
用爱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港湾
如果孩子真的遭受了诸如针扎、灌芥末之类严重被虐待情况,家长应该用爱为孩子的情绪和创伤营造一个安全的港湾。在此之前,家长首先应该觉察自己因发现孩子遭受虐待而出现的愤怒、悲痛、无力、愧疚等各种负面情绪,允许、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各种负面情绪。
家长在已经有意识地觉察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划清与孩子情绪的边界,避免与孩子“情绪共生”,正视孩子的情绪反应,不逃离也不转移注意力,为孩子提供一个情绪的安全港湾,做孩子负面情绪反应的“容器”,允许、理解和接纳孩子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地释放恐惧、愧疚、不安、难过等各种负面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绝对杜绝外在侵害发生的可能性,比起事件本身,真正伤害孩子的,是事件通过情绪压抑造成的持久性心理影响。因此,假如你的孩子真的不幸遭遇了虐待,作为家长,请用爱为孩子的负面情绪和创伤营造一个安全的港湾和通道。
保护好孩子 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如果真的发生了严重虐待行为,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家长应时刻把保护孩子放在首位,避免事件处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二次伤害。孩子遭受虐待和侵犯,家长的愤怒和将施虐者绳之以法的决心很多人都会感同身受,但是,还是需要再次强调,孩子的健康成长远比事件真相和责任追究更加重要。追问真相、追究责任不能也不应忽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要保护孩子的隐私,不能以暴露孩子的隐私为代价去追问真相。请设想,如果真的遭遇“性侵”或其他严重虐待,二十年后,哪个家长和孩子希望“虐待证据”在网络空间随时可查,人尽皆知呢?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司法都无法全部还原“客观真实”,无论在事件处置过程中遭遇多大的困难和阻力,无论有多大的愤怒和冤屈,都不能暴露孩子的隐私。所以,当看到“红黄蓝事件”中警方关于“性侵”传闻并不属实、纯属捏造的声明时,心中长舒一口气,心想万幸不是真的,如若属实,那这些孩子和家长将在今后很多年都会后悔今天录制和传播视频的行为。因此,对于家长来说,请永远记住,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第一要务。
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的殷切希望。大多数3~6岁的孩子白天都会在幼儿园生活和成长,一方面,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尽快完善学前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难题,另一方面,对于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来说,家庭的作用比任何幼儿园都更加重要。作为家长,首先应充分尊重孩子的生命自主权,不以任何暴力形式对待孩子,做孩子的坚强支持者,孩子在家中场域下获得的爱和安全感,会让他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对外在不确定的伤害事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抗;其次家长应尽力为自己的孩子寻找一所温暖有爱的“好”幼儿园。类似分级收费的幼儿园,肯定难以实现“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孩子,而在一个充斥各种负面情绪的场域,所有孩子都将面临被程度不一地不公正对待的可能性。
家长可以从园长和老师如何对待自己孩子的情绪,园长如何对待老师的情绪进行基本判断。如果在一所幼儿园,老师可以安全地做自己,当老师有困难和问题时,不是被简单地批评和指责,而是能够在幼儿园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被园长和其他老师接纳和理解。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在这样的幼儿园,他的各种行为和情绪也将被理解和接纳,而不会因为“不睡午觉而被针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