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村头的水塘里,矗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大字;村里的电影院里,播放着“两山”理论的由来;文化礼堂内,展示着“两山”理论前后,村里的变化……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了“两山”理论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的余村,近距离体验生态经济的魅力,感受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力量。
时光倒回到12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10个字,为当时关停矿山后处在迷茫期的余村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彻底改变了谢春花的一生。
2004年,村里的矿山关停,在镇上开旅馆的谢春花冒出了回老家开农家乐的想法。当时她丈夫拉矿石的营生也停了下来。“既然矿山停了,环境肯定会好起来的。”于是,谢春花夫妻俩借来了60万元,开起了农家乐春林山庄。
6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夫妻俩心里盘算着,周末客人来住两天,一个月有八天,一年的收入能有多少。经此推算,至少十年才能将债务还清。第一年下来,愁得谢春花整宿整宿睡不好觉。一连好几个“压力太大了”,道出了她当年的心境。
转机出现在2005年。当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就民主法治建设进行调研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给踌躇不定的谢春花打了一针强心剂。“总书记的话让我觉得自己这条路走对了!”回首当年,谢春花略显激动地说。
随着政府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交通越来越便利,来余村的客人越来越多。谢春花只需要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好好招待客人。不出两年,60万的欠款还清了。2007年,她扩建了家里的房屋,增大客容量。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春林山庄已容纳不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谢春花采取“加盟”模式,先后发展了6家农户“加盟”她的山庄,谁接待谁受益。“我现在成了我们村的民宿女管家。”谢春花笑着说。
余村生态优势带来的“美丽经济”,让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增收,一些在外打拼了十几年的本村人也经不住“诱惑”,收拾好漂泊的心,回到村里发展。
贺友莲就是其中一个。“我在外十七八年,去年回到家乡开民宿,这一年,心里很踏实。”贺友莲开办的郊外郊余家民宿是村里唯一安装了地暖的民宿,前期投入不菲。但她完全不担心收不回成本。“高投入才有高回报。我们余村发展这么好,相信很快就会有回报。”
记者采访时,贺友莲正在绣十字绣。这幅长达18米的“清明上河图”,她已经绣了5年,预计还得3年才能完全绣好。这两天,贺友莲正琢磨着,等绣好后,把这幅画捐给村里的文化礼堂。“我们要感恩现在的好日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碑的旁边,有一条绿道。沿着绿道往上走,穿过林下经济带——竹荪养殖基地,走过千年古银杏,不多一会儿,记者就来到了矿坑遗址。当年黑黢黢的矿山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重覆绿植的青山。斑驳的矿坑口,长满了青苔。矿坑口上方的石壁上,多年培植的铁皮石斛组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字样,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建立矿坑遗址,就是希望我们余村人,能代代相传绿色发展理念。”余村的讲解员说道。如今的余村,春天能赏花,夏天可漂流,秋天观银杏,冬天品年味……四时无尽,其乐无穷。
中午时分,春林山庄的大门外停着十几辆小轿车。谢春花夫妻正招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谈及对未来发展的期许,谢春花说:“就生态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乡村旅游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未来5年,我们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