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1月1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女生只能考什么”的偏见从何而来? 废止著名商标认定意义不止于本身 对外卖“代办入驻”应强化多重防控体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生只能考什么”的偏见从何而来?

北大教授“高考语文改革对女生不利”言论引争议

编者按

日前,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第五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提到,未来高考阅读文章具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对女生特别不利。一时间,该话题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有性别之分?针对这种偏见,有专家认为,社会的刻板印象会强化女性的自我认知,也会影响抚养模式及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媒体和公众应自觉宣传科学的两性观,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女性、信任女性、男女平等的舆论,为女生的成长提供具有正能量的环境。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田珊檑 周韵曦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第五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提到,未来高考阅读文章具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对女生特别不利;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

“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有性别之分?”“难道女生语文成绩比男生差?”一时间,该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网友称该言论是“教科书一般的性别歧视”。

温儒敏回应:并非性别歧视

针对媒体报道的这些言论,温儒敏回应说,近日我在北大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会上的发言正被“热炒”,多少歪曲了原意。记得当时是会上三人对话,即席发言,并非什么正式言论。我提到近年高考命题取材面拓展,如宋代货币制度这样的题,绝大多数学生未曾接触过,因为读书普遍太少。我讲高考是选拔考试,必须适当拉开分距,还要考阅读速度,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这是学理上的建议,不等于马上这样命题。我指这几年命题取材面扩大,且往理性靠拢,对于死读书却阅读面窄的女同学可能不利,也不等于性别歧视。

温儒敏建议,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

公众应宣传科学的两性观

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认为女性理性、思辨能力不如男性等的偏见,中山大学哲学系在读博士生、媒体特约评论员彭晓芸认为,偏见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些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印象上支撑了这些判断,但如果做一个严格的实证研究分析会发现,女生在理科方面的成绩与成就可能是曲线上升的态势,而不是一直保持不变。社会的刻板印象会强化女性的自我认知,也会影响抚养模式及教育方式,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而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则跟家庭以及周围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坏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会给出坏的女性消费导向,诸如强化什么才是女生该看的等观点。

首都师大教育学院教育系副主任、副教授丁永为提到,100年前的美国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当年的争议是女性是否合适接受高等教育,一些人认为,高等教育是理性的、思辨的,不适合直觉和感性的女人。结果没有足够证据支持这个偏见。思辨能力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在性别之间的差异,远不如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不宜宣传这种偏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更应避免偏见,要一视同仁。

丁永为进一步指出,对女性的这种偏见也会影响女性的自我意识。卢梭把人的教育分为自然的,理性的和环境教育三方面。社会的偏见属于环境的部分。因此,媒体和公众应自觉宣传科学的两性观,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女性、信任女性、男女平等的舆论,为女生的成长提供具有正能量的环境教育。

高考语文不应有性别之分

“高考语文是选拔学生的一种科目方式,男女都是平等的,现在我们应更多关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的问题,而不是强调性别上的差异。”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淑欣提到,未来高考语文对阅读量会有更高要求,不论男女都应进一步提高阅读量。

刘淑欣进一步指出,阅读量是语文知识建构的基础,没有阅读量,学习会很困难,死记硬背,会枯燥无趣。同时,阅读拓展了我们的人生宽度,虽然我们不能把握人生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人生的宽度。读书让我们的精神更强大,视野更开阔,人生更智慧,更能够触摸到人生的幸福。尤其是在多媒体的时代下,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迅速涌来,迅速被遗忘,最后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这是很恐怖的事情。所以不要忘记培养我们的后代,在席卷大地的碎片化信息的旋风中保持虚静的姿态,养成一个终生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经典中和前辈对话,汲取前人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的心灵更有重量一些,让我们的精神更有高度一些。

谈起高考语文的改革,刘淑欣说:“现在为了‘部编’教材,仅仅小学部分,就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还有参与教材咨询的专家上百人。教材编定后还经过30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他们的水平、经验以及成果值得期待。”

刘淑欣同时建议,在高考语文教学中,可以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自己读,改变全是精读精讲,而且处处指向写作的教学习惯。通过设计“快乐读书”活动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随文学习”语法修辞和语文知识等,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有了这些调整,高考题目向主观、创新、独立思考的方向发展才有可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