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勤 编译
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社会学助理教授Victor Tan Chen近日在《大西洋月刊》上撰写了题为《美国,交易型婚姻之乡》的文章,该文指出,由于制造业岗位流失及社会保障网相对薄弱,对美国低学历低收入的“双低”群体来说,失业已成婚恋关系的“毒药”。一旦伴侣工作不稳定或丢饭碗,他们会很现实地从经济角度看待与伴侣的关系,最终选择分手或离婚。
过去数十年来,美国人的结婚比例在显著下降。若从人口统计学角度看,一个更新的变化是,引领远离传统婚姻潮流的是没有大学学历的人。
如今,在40岁出头、高中学历或者受教育程度更低的女性中,结婚的比例仅超过一半。男性的婚姻落差变化相对女性较小,但是也呈现类似趋势。
与此同时,在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中,离婚率继续攀高,而大学毕业生的婚姻却越来越稳定。在生育问题上,分化也日益明显。最近几十年,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母亲中,非婚生婴儿的比例急剧上升,而在女大学生群体中几乎没有变化。
为什么在低学历人群、工人阶层中,愿意接受传统婚姻安排的越来越少?一些人倾向于解释为低学历者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是,造成这些变化的核心因素却是:对那些低学历者来说,找不到好工作,让他们在维持一段婚姻关系方面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相对薄弱的社会安全保障网也使失业者付出的代价比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失业者更高。当伴侣失业时,是否需要继续保持婚姻关系?许多美国人在做决定前会更多考虑交易性的经济条件。这不仅仅是出于对失去工作的经济后果的担忧,在一个高度重视个人成就的国家,情绪和精神心理上的后果也不得不考虑在内。
由于美国企业不断向海外转移生产线,以及使用计算机和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生产,制造业流失了很多工作岗位,这对工人阶层家庭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对男性来说尤为如此。
统计发现,在那些制造业岗位数量锐减的地方,女性结婚的可能性更小,她们也不愿生太多孩子。研究人员认为,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男性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有能力抚养家庭,因此,作为结婚对象,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对工人阶层来说,当一对伴侣必须依靠工资来解决生计时,无论是男方是女方,彼此都很难忍受对方没有工作。
相比加拿大人,失业对美国人婚恋关系的毒害更大,一旦失去工作,美国人更有可能走向分手或离婚。虽然美国也提供类似失业保障,但是相比加拿大却显得吝啬和狭隘。
和美国一样,一些国家也面临自由贸易和自动化带来的全球经济困境,但是这些国家却已建立或者在强化保障网络,以便为民众提供经济稳定的保障。美国人的家庭关系之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劳动力市场的波动,其实与命运无关,而是政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