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柏清
跟闺蜜一起看电影《摔跤吧,爸爸》,她万分感慨:“小时候我爸爸管理我们兄妹俩的理念,跟影片里的爸爸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路上,听她吐槽爸爸的各种另类教育法。她说,有一次,为了让他们体验乡下生活,暑假时把他们兄妹送到当年自己插队的陕北乡下。一扔月余,天天干农活,因为身体弱,差点中暑死掉。被接回家后,两个人都掉了一层皮。从那以后,他俩不但没爱上劳动的生活,对乡下生活更是避之不及。
我问她:“那现在你对爸爸的教育方法怎么想?”“我仍不赞同!”闺蜜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我现在之所以不恨爸爸,因为我理解了他。养儿方知父母恩嘛!”闺蜜回头冲我一笑。
跟她相比,我实在算幸福,因为我有一个有趣的爸爸。
按照主流思想,他是个不太会教育孩子的爸爸,没什么具体的理念,一切都是孩子高兴就好,只要不出大格。记得有一次,哥哥翻墙偷了黄奶奶家鸡窝里的鸡蛋,然后烧了跟小伙伴分。爸爸也没打骂他,只是带他去给黄奶奶认了错,赔了钱,告诉他,需要的东西要买,或者交换,这世界白拿人东西就是劫匪和强盗。
从此哥哥都没那样做过,因为爸爸告诉他,劫匪和强盗就是大坏蛋,哥哥可不想做坏蛋。
印象里爸爸没打骂过我们,连高声训斥都少有过。我们家常有的场面,是“伙伴们一起玩耍吧”。爸爸很会玩,妈妈也从不认为那是没正事儿。我们小时候物质贫乏,没什么玩具,爸爸常发明各种小玩意儿。他看见城里的小朋友玩皮球,买了一个给我们,因为玩的小孩子多,没多久皮子就裂缝,瘪掉了。他就跟赶大车的车夫要了一种黑漆漆的油,揉成球,上了颜色,扔起来弹力也很大。
那时候小男孩都爱玩小手枪,就是用木头自己做的。爸爸为此特意跑到同事家,因为他们家有花梨树。父亲要了一小截木头,给哥哥做小手枪。有了这把小手枪,村里许多小朋友都仰视哥哥。我那时爱在胸前钉扣子,旧衣服上的扣子我要拆下来,钉在自己衣服的胸前。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扣子更新,我就耍闹,爸爸就把他的军功章拿出来,给我别上,哄我开心。妈妈说:“你怎么这么惯孩子,丢了咋办!”爸爸说:“那还咋办,丢就丢吧,别看那么重,俺妮子开心最重要了。”他说着,用胡茬扎扎我,自己先笑起来。
父亲的玩具总是信手拈来,就地取材。吃过的鸭蛋壳,他几下把壳的下端拨得只剩一层软皮,在软皮上画上笑脸,用嘴在另一端的洞口吹,呼嗒呼嗒,软皮一会鼓起,一会落下,笑脸便一会出现,一会落回,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们跟他到田里干活,遇到个漂亮的甲壳虫,比如金牛,他马上就用草棍儿编个笼子圈起来,还编上好看的拎手,提着觉得特阔气。
爸爸很少管教我们学习,也从不敦促我们,但他会告诫我们,知识最重要,没知识的人没有前途。他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可是有理不会讲,那也不行,怎么会讲?就是有知识,没知识连个诉状都不会写啊。他不给我们讲太多的道理,可是我们喜欢他,他的话我们愿意听,这就是最简单的、最初的我们兄妹努力学习的原因,希望他高兴。
我想这世上大多数的爸爸都是望子成龙,他们有理念、有办法,也把孩子教育得很好。
可是还有一种爸爸,像我爸爸这样,他们从没给孩子订立什么具体的人生目标,他们只是告诉孩子,好好做人,做个有用的人,将来别危害社会,能养得活自己就行。可是我和哥哥们都算成才了,都成了自己行业的佼佼者,也成了令人尊重的人。我想,只因为我们爱爸爸,我们愿意成为他所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的爸爸,他负责有趣,而我们,负责努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