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24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周刊 为孩子打下勤劳的人生底色 家庭功能犹如人体器官 缺一不可 像关心儿童身体那般关心他们的大脑 平凡之家的不平凡之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校联手劳动教育

为孩子打下勤劳的人生底色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陈若葵

近年来,劳动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短板,也是家庭教育的短板。在我们身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比比皆是。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日前表示,开展劳动教育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让学生从小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家长做一点家务,从小养成劳动习惯;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劳动,社会劳动要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三是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力所能及地开展志愿服务,多做一点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家校联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缺乏劳动意识不是孩子的错

中小学生自我生存能力较差,劳动量严重不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在北京某著名大学内的几家快递公司采访中了解到,每到开学初和学期末,快递公司的业务非常繁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快递的物品是行李。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学生不愿意随身带行李箱,选择快递,来回旅途只背个双肩包,轻松方便。所以,开学前两三天,取件的多,高峰时需要排队;到了期末,快递行李回家的同学也多。平时,也有一些学生把脏衣服打包回家,妈妈给洗干净了再快递回来。”这位工作人员感慨:“现在的孩子真会享受!”

曾有媒体就各国小学生每天做家务劳动时间进行过统计: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只有约12分钟。

相对于国外的孩子,难道我国的孩子天生就懒吗?几天前,记者在北京市的一所小学随机采访小学生做家务情况,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9岁的壮壮告诉记者,今年开学后,妈妈要求他晚饭后洗碗,他欣然应允。壮壮说:“我从小就喜欢玩水,洗碗挺好玩的,还能帮家长分担家务,有成就感。”可是,开学后两周,奶奶从东北到北京小住,看到孙子洗碗,奶奶冲过来喊道:“他这么小,怎么洗得干净?”此后,奶奶承包了洗碗的活儿。

悦悦今年11岁,她告诉记者:“我在家洗水果、倒垃圾,还跟姥姥学会了焖饭。但是,姥姥不让我自己用刀削水果,更不允许我用煤气。上周末,妈妈教我做西红柿炒鸡蛋,正干得起劲,姥姥从外面回来了,看见我做菜,担心被烫到,立刻制止,硬把我从厨房里推了出去。说实话,我感觉特别扫兴。”

来接孩子的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8岁,读二年级,她对孩子在劳动上没什么要求,只要会自己收拾书包、收拾书桌就行了,“虽然劳动教育也很重要,但学校评价好学生主要是看学习成绩,应该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我不要求孩子干活的另一个原因是女儿学小提琴,需要保护手指。”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半数少年儿童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经常洗袜子的不足四成,经常洗碗、洗菜的有三成多,经常洗衣服的仅两成多。

“上学有人接送,回家有人侍候”,是多数孩子的生活常态;甚至,学校安排学生搞卫生、做大扫除一类的活动,有些家长也大包大揽、为孩子代劳。在他们看来,孩子读书是大事,至于洗衣、扫地、擦玻璃之类的体力活儿,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了。

中小学生不爱劳动,从根本上说在于家长和学校没有给予孩子劳动的机会。在家长的眼里,学习是孩子的唯一要务,一切都要围着学习转,以至于孩子的家庭劳动教育缺失。而在学校教育中,“劳”对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没有什么作用,自然也就被学业所挤占。

此外,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做错事时罚他们擦地洗碗,将劳动作为一种惩戒手段,无形中增强了孩子对劳动的抵触情绪,更难以让孩子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劳动之中。

劳动教育避免“5+2=0”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学习之外很少参与体力劳动,从大环境来看,孩子的劳动能力普遍不足。不可否认,无论家长还是学校,都看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其实,劳动本身也是培养学生智力的重要形式与载体。劳动是手与脑、心智与身体的有效融合,这个过程对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促进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特别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智力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生活、生存技能,需要有服务于自己和他人的意识与能力,需要懂得感恩与关爱他人等情商素养,需要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些都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密不可分。或许,这也是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中小学课程体系当中的意义所在。

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使中小学生在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有了应有的保障。但是,真正培养起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家庭劳动教育不可缺少,家庭既是对孩子实施劳动教育的起点,也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延伸地,只有家校有效衔接,才能避免“5+2=0”的尴尬状况——即5天的在校教育因为周末两天在家的放任自流而前功尽弃。

将家庭与学校劳动教育衔接设计,使学生在学校劳动课上和家务劳动中,学会必要的生存能力、学会自立。北京教科院丰台实验小学校长祁红认为,家政教育让孩子拥有未来幸福生活的基本技能。基础教育学段,学校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实用的家政知识和技能,引导孩子在家庭中和家长一起实践,比如,学生学习了煮面条的知识后,鼓励他们回家在父母指导下,参与洗菜、拌调料、下面条等全过程活动,与家人共同品尝劳动成果。孩子们不断地从事家务劳动,就会习惯于为家人做一些事情。这份有心为之、为家人着想的服务是一种责任、一种分享、一种情分,是对家人爱的行为表达。

家校携手,还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尝试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开设家长实践课,营造和增强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的氛围;或者,学校和家长带领学生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大手拉小手,为孩子打下勤劳、有爱心的人生底色。

劳动教育循序渐进

一位曾在美国寄宿家庭生活了三年的小留学生告诉记者,美国的中小学生很有责任心:每天清早,他们大多自己烤面包、热牛奶,为家人准备早餐也很常见。周末孩子们会主动干活,如草坪除草、清扫家门口的道路等。

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基本教育,家庭这一关非常重要,家长从小教会孩子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才是爱的正确打开方式。如何找到“呵护孩子”与“锻炼孩子”的平衡点?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设立一个固定劳动岗位,循序渐进,从自己事情自己做到家里事情帮着做、抢着做,一步一步来,学习立身行道的本事。

家长吴先生认为,孩子能够自理、勤快、有责任心,直至今后能自食其力,比单纯考个好成绩对孩子的成长更有意义。从儿子上幼儿园起,他就有意识地让儿子自己收拾玩具,每天给金鱼和乌龟喂食,稍微大一点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帮忙提东西,学习焖饭、择菜。如今,上初二的儿子喜欢做饭,还能给家里换灯泡、换窗帘,最近,吴先生把洗车的任务又布置给了儿子。

吴先生的经验是,教会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劳动。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两岁左右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可以让孩子给妈妈擦擦汗;3岁左右孩子可以学习整理自己的书籍、玩具;4~5岁的孩子可以浇花,洗自己的袜子,整理床铺、衣物;6~7岁的孩子可以扫地、擦擦桌子,饭前摆好桌椅碗筷,饭后帮助家长收拾。

一位小学老师表示,“锻炼孩子的劳动本领,要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劳动能力,量力而行,提倡重在参与,不要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让孩子看到劳动的成果,体会劳动带来的乐趣。”

激发孩子爱劳动的热情、培养爱劳动的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宽容、耐心和信心,不要用成人的劳动标准要求孩子,也别因为孩子一次做不好而责备他们,或者干脆亲自代劳,挫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老师和家长应允许孩子反复失败,耐心指导,鼓励孩子大胆去做,一遍、两遍、多次尝试。同时,积极肯定,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