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富东燕
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心和公益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全人教育奖”颁奖典礼日前举行。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的张轶超获得第三届“全人教育奖”;南京师范大学附小特级教师贲友林、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常丽华、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三位老师获得“全人教育奖”提名奖。
据组委会介绍,“全人教育”又称为“健全人的教育”,鼓励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全人教育”首先是立人,注重开发人的理智、情感、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是培养“全人”的教育。
在目前应试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下,“全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全人教育奖”的设立,旨在让更多有教育理想的一线教师启发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是老师更是人生导师
“如果我是这四位老师班里的学生就好了。”颁奖现场,小主持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些老师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独特的教学方法?
常丽华是北京市亦庄实验小学的语文老师,教书育人27载。她从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学科,而是把语文放到历史、文化、生活、自然的宽广视野里,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素养。
常丽华注重跟家长的沟通,把他们融入孩子的教育中来。每天,她会给家长一张便签,每周给家长写一封信,“每天的便条是跟家长描述孩子这一天的生活,只有充分、频繁地沟通,家长才能理解和认同这种育人的价值取向,同时能够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为教育而生,用生命在教学”是同事们对常丽华的评价,他们认为常丽华不光是一位语文老师,更是孩子们的人生导师。
蒋军晶也是语文老师。面对语文应试教育出现的问题,他积极用课程建设为学生创设最好的学习内容,用阅读推广影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学好母语、喜欢文学,蒋军晶自编了12册“全文阅读”。
为了更好地发现、探索真实生活,蒋军晶带孩子们见了享有“美国最佳教师”之誉的雷夫老师,邀请哈佛大学教师、《我是一支铅笔》的作者史沃普给孩子们上课,邀请中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和孩子们通信,带孩子们开展为期一周的PM2.5调查,让孩子们创编《兰德里校园报》……蒋军晶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一个应试高手,因为考试能让他进入这个社会的上升通道;他更希望孩子们学会独立,学会思考,学会发现。
“我不能让所有孩子成为数学尖子生,但可以帮助孩子们不畏惧数学,愿意思考、会思考、会表达。”贲友林说。在教学一线耕耘了27年的贲友林,发表文章700多篇,参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已出版3本共110万字专著。
在教学中,贲友林善于从熟悉的现象中找方法教学生。比如为了给孩子们解释“角的大小”概念,他用电视机天线来演示;在计算面积时遇到“播种机作业宽度”概念,他用黑板擦在黑板上留下的痕迹给孩子们演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贲友林总结形成“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让学生有准备地学、在深层互动中学、在研究新事物中学。
助学生找到人生所爱
张轶超此次获得了唯一的“全人教育奖”。作为上海民办平和学校的国际课程教师,他将很多学生送入了全球一流学府;他创办并主持的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帮助“农二代”实现人生逆袭,甚至进入国外知名高校深造。
他用16年时间,打造了一个“久牵”: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学习,到职业教育的职业规划,再到升学辅导出国留学,张轶超尽其所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横亘在久牵孩子面前的那条鸿沟,用其温和有力的方式,力争改变着这些流动儿童的人生走向。
张轶超说:“有人觉得我一边给‘富孩子’上课,一边给‘穷孩子’上课,反差太大了,但我觉得本质上没有差别,都是帮助他们唤醒内在的自我,唤醒他们探索这个世界,创造这个世界的热情和渴望。”
“久牵”早年的学生吴婷,在张轶超的引导下爱上了看书写作。2015年,在张轶超的鼓励下从老家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最后一个秋天》参加了世界华语悬疑文学大赛,后留在上海,从事杂志社编辑工作。
汶川地震那年从四川来到“久牵”的李英,后来在“久牵”推荐的面包烘焙师培训项目中成功毕业,现在就职于上海威斯汀饭店。她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满意,做个面包师就是她当初最大的梦想。
2010年,学生王新月在张轶超的鼓励下申请了UWC(United World Colleges世界联合学院)学院并被全奖录取,毕业后,她再次通过面试,拿到了加拿大名校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张轶超说,“久牵”的学生不管是在国外发展,还是在国内做一个面包师、咖啡师、花艺师,他们之间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因为这些孩子,通过“久牵”的学习最后都找到了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家庭环境的好坏不应该成为阻止孩子成长成才的因素,除了考试分数,学生还应该学会生存技能和社会常识,掌握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有一颗充满好奇和创造的心。
鼓励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践
据介绍,“全人教育奖”是为发现并奖励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一批具有“全人教育”思想、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致力于以健全的教育推动社会健全的教师而设置的奖项。该奖项每年评选1次,每届有1名“全人教育奖”获得者和3名提名奖获得者。
杨东平说:“该奖项有别于传统优秀教师,而是更加关注教师在人文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该奖项的设立有助于鼓励更多拥有健全人格与一流专业素养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并关爱每一个学生、注重阅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启发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实践并且推广‘全人教育’理念。这应该是每一位教育者终生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