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9月3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周刊 莫让“冠姓权”成为“甜蜜的烦恼” 昆明市成立首批7个婚姻家庭咨询室 让“最美家庭”在大连“花样绽放” “保姆校长”筑起爱的港湾 新学期 新教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姆校长”筑起爱的港湾

庄桂淦为孩子们添饭菜。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吴军华

□ 吕田田

授课、煮饭、洗衣服、巡夜……这是一位60多岁的印尼华侨后裔庄桂淦的日常。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西津小学有160多名学生,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大半。其中,不乏贫困生以及智力残疾的孩子。庄桂淦是这所学校的校长。1974年,身为知青的他从福建省福清市插队到政和县当老师,在政和山区里,一待就是40多年。

学校里,一间16平方米的房间内,摆着两张大床,一排橱柜,一张书桌,几把椅子,十分拥挤。这个房间里住着师生7人,一对夫妇,5名学生。庄桂淦夫妇是这5名小学生的“保姆”,也是学校83名住宿生的“保姆”。

每天早晨6点起床,庄桂淦就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督促学生起床、叠被子、搞卫生、洗刷、晨读;中午值午班,维持住宿生秩序;周末,为了节约日常开支,他在校园周边开辟菜园,种植蔬菜,浇水除草,忙忙碌碌。

“学校的资源十分有限,孩子们多,床不够,就将课桌拼在一起,或是两张长凳加上一块木板拼接起来,盖上竹席,给孩子们当床用。”尽管环境简陋,庄桂淦却未曾想过要离开。

1982年,生活在印尼的父母曾叫庄桂淦到国外定居,帮忙打理生意,他却选择留下来。庄桂淦坦言,自己是外乡人,祖家在福清三山镇,母亲生下他后把他独自留在国内,寄养在伯父家,这让他更加明白每个留守儿童对家的渴望。“那时候,伯父家不富裕,但还是坚持供养我读书,怀着这份感恩,我希望能尽自己所能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一个家。”

2003年,妻子梁纯爱退休后,也到学校和庄桂淦一起担起了照顾孩子们的责任。自此,西津小学从非寄宿学校转变成了寄宿学校。“我妈妈在福州,爸爸在武夷山,我一直都住校,周六日也是校长爷爷和梁奶奶照顾我们。”学校里一名学生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由于部分寄宿生年龄小,庄桂淦夫妇要负责为孩子们洗头、洗澡。每天夜里,夫妇俩还需巡夜两次,分别在11点和凌晨2点,看看孩子们要不要起夜,有没有不舒服,被子有没有盖好。

多年来,夫妻俩没睡过一个完整觉。他们对待学生的用心,让许多外出打工、经商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了西津小学,周边市、县许多村庄的孩子也被送到了这里。

他们言传身教,用行动告诉学生要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陈聪是庄桂淦夫妇教过的一位学生,武汉大学毕业后参了军。2014年,陈聪将上大学勤工俭学时攒的钱和部队津贴共10000元钱捐给了母校,以报答庄桂淦夫妇的养育之恩。

庄毓秀是庄桂淦夫妇的独生女儿,深受父母亲的影响,她报考了福建师范大学。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一名老师,在福清市洪宽中学任教。

西津,原是一个水运港湾。如今,在庄桂淦和妻子梁纯爱的共同经营下,这里早已成为一个爱的港湾,一个幸福的“大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