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2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巾帼增辉 奉献精彩全运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我“巧女”传承 山村七旬老人圆老伴50年婚纱梦 贵州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谭琳出席“欧洲东部部分国家妇女干部研修班”开班式 重庆涪陵:最美家庭登上“七夕”分享会 海南海口:模范夫妻“七夕”讲述爱情故事 “育娃娃·湘间公益行”走进浏阳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宁邕宁区那莲古圩“赛巧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我“巧女”传承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高峰 发自南宁 8月27日农历七月初六,广西南宁市邕宁区那莲古圩迎来了一年一度“赛巧节”盛会。

这一天,家住那莲古街上的70岁壮族妇女杨桂珍把精心准备了大半年的手工艺品,一一摆上花台,置于屋前,供人观赏。

作品中,一针一线绣出的“鸳鸯戏水”彩绸栩栩如生,稻草竹枝搭建的“阿牛哥”住所模型让人对牛郎织女故事充满神往,叹为观止的还有当地特有的“点米成画”——用染色大米及芝麻作画,在纸面上拼出各种精美图案,原生态地展现了壮家女的心灵手巧。

不仅是杨桂珍,那莲家家户户的妇女姐妹们都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摆出来“赛巧”,评一评、比一比,看看谁家的手巧。这就是那莲古圩传统“赛巧节”最为核心的内容,通过展示手工技艺制品,评出多名“巧女”。

据了解,那莲古圩“赛巧节”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早出现于清乾隆五十八年,那时那莲北帝庙宇竣工举行庆典活动,在庆典活动中首次赛出“巧女”,此后每年的“赛巧节”便成为名副其实的赛巧选巧女的传统节日。2014年,那莲“赛巧节”被纳入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那莲“点米成画”第五代传承人曹文碧女士介绍说,“赛巧节”除了评比“巧女”,还会举办拜祭仪式、民俗表演等活动,表达那莲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为弘扬中华民族邻里友善、和睦共处的传统美德,今年“赛巧节”还增加了“七夕家宴”的环节。街圩上,各家各户开桌设宴,款待八方来客,共同祈求国泰民安,生活幸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