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8月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妇工前沿 坚持问题导向 探索妇女群众工作新模式 “巾帼美家”让城乡绽放“文明之花” 留守儿童的“四点半学堂”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阳市妇联多方争取社会资源,打造儿童课外活动家园

留守儿童的“四点半学堂”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街道民丰社区的“留守流动儿童之家”里,每天一到四点半,学校放学,这里就开学了。“校长妈妈”每天都会站在教室门口迎接这些小同学,一句问候、一个拥抱都会让这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孩子感到温暖和幸福。

这位笑容可掬的“校长妈妈”叫张青,是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的教授,在做农民城市拆迁问题课题研究的时候来到了这个“村改居”社区,她发现与城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孩子放学之后都在开放的院子里玩耍,门口就是国道,十分危险,经过与社区沟通发现这里的留守、流动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居多,这些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看管,亟须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前,我们也是在这里,一间教室,几套桌椅。”张青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最初这个学堂就是在社区的一间条件简陋的小平房里,但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孩子们放学总算有个写作业的地方。在社区书记的协调下,张青在2016年找到了沈北新区妇联,希望能够通过妇联组织寻求到更多的帮助,能够让这些“无人看管”的孩子们有个学习的场所。

2016年,在沈阳市妇联的争取下,由沈阳市慈善拨款20万元,一座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留守流动儿童之家”拔地而起,一个由张青老师和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四点半学堂”正式开讲了!

每周一到周五,风雨无阻,每天会有4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学堂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并利用写完作业的半小时开展兴趣课程。

提到在“四点半学堂”发生改变的孩子,张青老师自豪地说,每一个孩子都有非常大的进步,目前周边很多家庭都慕名想把孩子送过来。但是,毕竟资源有限,目前只能接收贫困留守、流动儿童。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详细登记在册,由张老师亲自带队家访。

“你看那个女孩!”张青老师指向靠窗边正和同学讨论问题的10岁小女孩,这个孩子父亲跳楼自杀,母亲弃她而去,小小年纪心灵上受到很大伤害。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不说话,现在半年过去了,她不仅展现出正常孩子应有的童真,而且学习成绩也提升了。

如今,“四点半学堂”运行了一年多,已经有200多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在这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沈北新区妇联和社区的共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来自于政府和社会的关怀。

看到社区里这么多孩子受益,外来打工妹王艳秋主动要求义务帮助管理学堂,包括打扫卫生、上课登记等,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风雨无阻。王艳秋说,在这里能让孩子们安心地上课,比我在外面每个月赚的1000多块钱意义要大得多。

如今,在张青老师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四点半学堂”的支教中:退休老教授来教孩子们书法,“海龟”老师给孩子们上英语角,体育老师来给孩子们矫正坐姿、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目前,像这样的市级“留守儿童之家”已经在沈北新区陆续建设了8所。根据孩子的需要,沈阳市妇联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与相关部门沟通,为孩子们开辟出更好的校外活动场所。同时,沈阳市妇联还组建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团、女性就业创业导师团、儿童课外教育名师团和关爱母婴健康专家团,将全市法律界、医疗界、教育界一流的专家服务直接引入全市27所妇女儿童之家及3所妇女儿童服务中心,对接妇女儿童对各类专业服务的现实需求。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