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6月25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周刊 家校联手,助力孩子科学素养提升 李黛家庭:“醉剪”美丽新世界 家书的力量 云南:2017年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开讲 北京幼升小现场登记启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黛家庭:“醉剪”美丽新世界

□ 张燮阳

一把剪刀,一张白纸,剪出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这就是神奇的剪纸艺术。但笔者若告诉你,一位近乎失明的人,可以不用在纸上打任何画稿,凭借心中所想,直接剪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是不是令人惊叹?来自上海市闵行区颛桥镇的民间剪纸艺人李黛由于先天失明,靠着自创的“醉剪”艺术,8岁至今已创作出以戏剧人生、市井生活、童话故事和民间俗语4大内容为主题的4000余幅剪纸作品,被誉为“中国醉剪第一人”。

自强不息 弘扬中国民间艺术

李黛出生于一个充满书香墨韵的家庭,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李黛的父亲李效先是一位美术老师,李黛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绘画的热爱。但由于她出生时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两次手术后依然只能看得到微弱的光线和轮廓。每次看见女儿将脸贴在纸面上,满头大汗画画的样子,父母非常心疼。

李黛6岁时,父亲递给李黛一张纸和一把剪刀,告诉李黛剪纸也可以像绘画一样,创作出生动的图案。从此李黛走上了剪纸之路,并凭借惊人的想象力和毅力,创作出了大量生动又特别的剪纸作品。李黛说:“接触剪纸后,我的世界才有了色彩,有了花鸟鱼虫。冥冥之中,我总觉得我是为剪纸而生。”

李黛的努力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她曾获中国民俗文艺家协会授予的“剪纸特殊贡献奖”,代表作品《西厢记》获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银奖。此外,还出版了《李黛剪纸童话》,并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舞台展示才艺。

相互扶持 患难与共见真情

李黛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帮助,尤其是父亲,父亲不仅是她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是她的私人模特。拿李黛的剪纸代表作《西厢记》来说,崔莺莺的一颦一笑、婀娜多姿都是父亲心血和汗水的结晶。“父亲背对太阳光,一遍又一遍模仿着创作形象的步伐、身形、动作。而我则直面太阳光,捕捉背光下父亲模糊身影的每一个细节。”李黛生动地透露自己的创作过程。

李黛的母亲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为了照顾年幼的李黛毅然放下了自己的工作。不同于父亲给予李黛创作灵感的鼓励方式,母亲对李黛的支持渗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一把把圆头剪刀,随处可以找到的放大镜,摆放有序的生活用品等,可以说母亲为她提供了最好的创作和生活场所。

风雨同舟 传播社会正能量

近些年,李黛父亲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母亲有风湿性关节炎,李黛也开始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当笔者询问李黛是否会抱怨命运的不公时,她乐观地表示,比起许多人她已经很幸运了。虽然双眼天生残疾,但一家人患难与共,让她感受到爱,感受到世界的美丽。

此外,李黛一家还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今年5月,李黛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少年报社的活动,活动中反复透露父母的爱让她的生活充满光明和温暖,而剪纸艺术则给予了她克服困难的力量,并用亲身经历告诫孩子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