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卫江
沈老师与安安,从买棒棒糖、读说明书、吃棒棒糖,到丢掉棒棒糖,爷孙俩的斗智斗勇就像一幕情景喜剧般很有画面感,让人忍俊不禁,且留给了我们一些回味与思考。
沈老师在教育外孙正确对待糖果一事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曾为安安特意读过棒棒糖包装纸上的添加剂成分,此为科学教育。
沈老师也曾把安安带到超市果冻货架前,面对琳琅满目、色彩绚丽的果冻,安安果然条件反射般地大声说出了“有色素的,我不吃”,此为场景教育。
然而,安安毕竟还是个小小孩。沈老师与安安妈妈的苦口婆心,有时也会在瞬间土崩瓦解。沈老师依然不急不躁与安安沟通:“你也知道糖吃多了伤牙齿,我希望你能够克制自己”,此为继续教育。
“那么喜欢,你就打开吃吧。”换个教育的思路,让孩子亲自尝试。此为事实教育。
至此,我们看到沈老师的家庭教育是有层次的;而爷孙俩贯穿全文的交流与沟通,展示的则是沈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尊重与把控。
尊重孩子就要让他参与,让他有展现自我认知与行动的机会,从而学会选择。安安终于品尝到了棒棒糖的滋味,最终将它丢进了垃圾桶。此刻,沈老师的家庭教育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
还有两个细节:一是安安耍小聪明买到棒棒糖后,沈老师没有立刻发火;二是沈老师对安安说出的那句“对不起”。这两点再次表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沈老师始终把尊重孩子和保护孩子放在首位,即便是在孩子耍小聪明、调皮捣蛋的时候,也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棒棒糖的故事,旨在提醒我们,要学会从尊重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