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4月1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教育 禁止小学生骑共享单车,该由谁把关? “零阻力”沟通打开孩子心扉 给受同学欺负的孩子转学好不好? 小学生春日主题嘉年华活动在京举行 北京中考:优质教育资源向一般公办初中倾斜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零阻力”沟通打开孩子心扉

要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打开心扉,实现“零阻力”的沟通,父母们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关心孩子关心的事情

要想和孩子的沟通变得顺畅,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总强调自己在乎什么、关心什么、觉得什么重要,而要学会关心孩子关心的事情,这样孩子才可能对你关心的事情上心。

宁波一位年轻妈妈崔华芳曾在自己的书中写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单亲孩子的爸爸长期在外面做生意,10岁的儿子东东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每两天会打一次电话回家,但是,儿子却不愿意与爸爸说话。

有一次,爸爸又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正好是儿子。

“儿子,最近乖不乖呀?”爸爸开口就问道。

“嗯。”

“有没有惹爷爷奶奶生气?”

“没有。”

“你的学习怎样……”

“你等会儿,我叫奶奶来接电话。”

儿子竟然把电话放下了。

实际上,这样的问话方式,往往让孩子觉得无话可说。

一些家教专家指出:“孩子不是不想跟爸爸妈妈说话,而是没话说,不知道怎么说。”

这些家长虽然主动与孩子沟通,但是由于没有关注孩子的心理,沟通的又是孩子不感兴趣的内容,不仅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反倒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笔者有一位记者朋友,有段时间她和青春期儿子关系很紧张。一天,朋友突然接到报社的一个任务,让她去采访一场即将在当地举行的足球比赛。这可把朋友难坏了,因为她平时对体育赛事一窍不通。这时,她突然想起儿子可是个不折不扣的体育迷,对足球更是无比热爱。她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和儿子缓和关系的契机。

回家后,朋友便开始向儿子请教有关足球方面的事情。儿子开始有点不在意,认为妈妈不过是找借口跟自己套近乎。但当他发现妈妈是真心想了解足球的时候,他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妈妈,还找了很多资料,并且将自己珍藏的一些球赛录像拿出来,一边看一边给妈妈讲解。后来,朋友不仅带儿子一起看了那场比赛,写完稿后还让儿子帮忙“审查”,看是否有写得不对的地方。经过这件事情,朋友发现自己和儿子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次,一位作家请几个朋友到家里吃饭。饭桌上,作家的小儿子夹了一个丸子放进嘴里,但很快就吐了出来,说不好吃。而这盘丸子客人也吃了,大家都没觉得不对味。

作家的妻子有些怪孩子不懂事,客人们也觉得孩子有点娇纵。

但作家却不这么想,他夹起孩子丢掉的丸子尝了尝,原来真的变了味,于是感慨地说:“小孩总有小孩的道理……”

这位作家,就是鲁迅。鲁迅的做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没有了解真实情况之前,不要急于下结论,更不要盲目责怪、训斥孩子,因为“小孩总有小孩的道理”。

了解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沟通才会变得客观、有的放矢。

任何孩子,都不希望有一个不问原因就轻易发火动怒的妈妈,而是希望妈妈凡事都讲道理。这样,孩子才会觉得妈妈是可以信赖、可以倾诉的人,即使自己做得不好甚至做错了,妈妈也会通情达理,理解自己,并提出客观公正的意见。

其实了解孩子并不难,妈妈不妨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例如:孩子最好的三个朋友是谁?孩子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孩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孩子最大的压力是什么?孩子排解压力的途径是什么?……

了解孩子的“雷区”,也就是孩子最不喜欢妈妈说什么、做什么。例如:孩子本来就因为不善表达而感到自卑,可妈妈却总要跟别人强调“这孩子就是嘴笨”;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貌,可妈妈却要当着客人的面说“我女儿别的还好,就是有点胖”;孩子对于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不愿意再提,可妈妈却经常翻旧账……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有不希望被别人触及的“雷区”。不碰孩子的“雷区”,既是对孩子的尊重,也是和孩子顺畅沟通的重要前提。

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应对孩子所有的成长问题。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妈妈就能够从容应对孩子的变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