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人大附中 高一(1)班 张玉
“我们”起源于我的笔下,来自于我的第一次创作尝试。
我记得那是一篇好可爱的故事,其中只有两个人物——一个少年和他创造的机器人。少年倾尽全力为机器人编写了一个复杂的程序,让机器人拥有“心”,可他最后劳累而死,只留下半成品。很多年以后,机器人捧起布满灰尘的芯片,将芯片插入自己锈迹斑斑的身体,因为负荷过重也坏掉了……
两千来字的小说,我却花了将近一个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辗转反侧,盯着空空的天花板,你们两个会如期出现,盘旋在我的脑海里。最开始你们是多么拘谨呀,像死气沉沉的提线木偶,没有灵感,僵硬地听我摆布,我想一下,你们便活动一下。没办法,我只好把自己的一厢情愿强加到故事里。我甚至能听到文字下的你们无声地抗议:“太奇怪了!太蹩脚了!”怎么办……我痛苦地伏在案上,这时你们都不见了,留下我一个人绝望地停下笔,撕下一页,揉成一团。
是什么时候,我们之间的关心开始慢慢融洽?那时的你们渐渐摆脱了我的束缚,放开手脚,以至于可以为我提供思路了。你们喋喋不休着:情节该这样走才自然,那句多余的话应该去掉……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尝试和你们一同讨论着。有时候,因为我的打断,讨论戛然而止,陷入两难的境地;有时,好不容易到了精彩之处,我们一同小声地欢呼……许多静谧的夜晚就在一闪一闪的灵感中度过了。
我把这些难得的灵感小心翼翼地盛在心里,到了白天,再迫不及待地拿出随笔本,一字一句地倾倒上去。那时的我从不打草稿,任凭感觉拽着我的笔尖飞驰,不喜欢这一页就干脆撕掉。写完之后我会重读一遍,暗暗惊讶,这样的文字真的是我写出来的?顿时自信得不得了,因为有你们在帮我呀。你们两个,从我的想象里走出来,在段落间重生。
我相信你们不是虚构的,是真的活在故事里的,不过在我之前,没有人看到你们罢了。我还尝试着为你们画一张像,想想还是算了吧,你们就该是你们的样子,在你们眼里我也不是现在的样子……我和我的人物,我们共同活在另一个世界里,那是一种多么快乐的体悟呀,非身临其境者不可知也。
我们一起度过了两千来字快乐的时光,你们离去的时候,我又是孤单一人了。
分别的时候,我们轻轻地道着“再见”。多年以后,我会再翻开那个有点破破的随笔本,看到那些笨拙的故事会哑然失笑,同时真诚地感谢你们带给那个13岁的我,关于文学创作美好的启蒙。我当然要满怀感动地写下,一行行稚嫩的文字背后的,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