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3月2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看点 触摸“卢浮宫的创想” 一个文艺版的“催婚符” 召唤新时期诗歌美学 《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触摸“卢浮宫的创想”

《建筑构件:弓箭手彩釉砖》

《儿时的诺让伯爵》

《青花人物图花瓶或笔筒》

《让·德·拉封丹雕像》

“卢浮宫的创想”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共同举办,此次展出126件艺术品,从20世纪80年代密特朗总统时期的“大卢浮宫”计划开始,以宫殿与王室收藏、卢浮宫与启蒙运动、拿破仑博物馆、从权力王宫到万国博物馆、今日卢浮宫五个部分回顾卢浮宫的前世与今生。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钟玲 文/摄

“人活一世,就必须给世界留下些足以让后世纪念的痕迹。”在“拿破仑博物馆”展厅的一面墙壁上,拿破仑一世的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你看这个雕塑,人物的脸上竟然有一点点磨损,鼻子只剩下半个,真的是太古老了。”

“这幅画好美啊,从光线到色彩、构图,再到人物的动态表情,都无可挑剔!”……

一个周四的午后,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里,一些参观者不时地与身边的友人交谈着,令他们发声感慨的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卢浮宫的创想——卢浮宫与馆藏珍品见证法国历史八百年”展。尽管那是个工作日,并不大的展厅里却人流不断、热闹非凡,据工作人员说,自1月12日开展以来,每天都是如此。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乏十几岁的学生和年若古稀的老者,有为了一睹卢浮宫展品的风采特地从外地赶来观展的,也有一些曾去过法国的卢浮宫来这里找寻回忆的人。而他们对展览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有人觉得这个展览的角度很好,只是摆设毫无逻辑,环境嘈杂像走进了菜市场;也有人说他来的时候光排队就排了三个多小时,看到那带着时光印记的一件件展品后却觉得不虚此行。

这是时隔三年,国家博物馆与法国卢浮宫的又一次合作,展出的126件展品来自卢浮宫八个藏品部门和欧仁·德拉克鲁瓦博物馆(隶属卢浮宫博物馆),从20世纪80年代密特朗总统时期的“大卢浮宫”计划开始,以宫殿与王室收藏、卢浮宫与启蒙运动、拿破仑博物馆、从权力王宫到万国博物馆、今日卢浮宫五个部分回顾卢浮宫的前世与今生。

古埃及的陪葬佣盒子、古罗马皇帝装束的路易十四青铜像、拿破仑纹章图案的圆形羊毛地毯、重达1吨半的拉封丹大理石雕像、17世纪安东尼·凡戴克的油画《筹备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近距离地凝视那些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艺术品,听着耳机里传来的微信蓝牙导览的声音,如同自己也置身于不同时期的卢浮宫里。

在“宫殿与王室收藏”展示的卢浮宫“君主私人博物馆”时期,《儿时的诺让伯爵》最为耀眼,那是弗朗索瓦·于贝尔·德鲁埃绘于1765年的作品。德鲁埃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擅长人物肖像的创作,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画中年幼的诺让伯爵临花而立,打扮成小姑娘的模样,衣着也是粉色系,他的面容平静而温暖。据传,当时的欧洲的确有这样的风俗,将男孩儿如此装扮能让他得到神灵的庇佑可以健康地成长。

另一幅让人过目不忘的是“卢浮宫与启蒙运动”中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的《猴子古董商》,画中的猴子身着华服,翘着兰花指、拿着一个放大镜正在聚精会神地观察古钱币。原本只觉得这个猴子很有趣儿,后来才知道那是夏尔丹的名作,他用猴子影射人类,讽刺当时的社会那些假装高雅趣味的王公贵族。与之相对摆放的是著名学院派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密涅瓦与玛尔斯之战》。这两幅代表着不同派系的画作,同时体现着当年两派的针锋相对。

在“拿破仑博物馆”展厅的正中央,高60厘米、直径40厘米的奥古斯都皇帝玉雕像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虽然隔着玻璃罩与之多了些距离,但仍能看到由玉髓、水晶、玛瑙、大理石等材料制成的雕像,造型精美、面目安详。痴迷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拿破仑,将铁蹄踏遍除俄国外的欧洲大地时,也通过缔结条约的方式把许多奇珍异宝带回了卢浮宫。这尊玉雕像就是他最为钟爱的艺术品。在雕像的身后,地上平铺着拿破仑曾置于自己宝座下的羊毛地毯。仔细端详就会发现,直径达4米的地毯上绣着的图案就是雕像上的鹰、花环和橄榄枝。可见拿破仑对那尊雕像的喜爱程度。

拿破仑之后,他的继任者们依旧热心扩充卢浮宫的藏品,整个19世纪,卢浮宫逐渐变成了既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历任国王的宫殿,又是艺术之城和一座永不完工的万国博物馆。“从权力王宫到万国博物馆”所展出的作品来自不同的国家,那些希腊、罗马、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文物让人大开眼界。著名的埃及奈斯曼《亡灵书·称量心脏图》向人们展示着远古的埃及人对于生命的思考;高194厘米,宽82厘米,厚41厘米的阿契美尼德时代的《建筑构件:弓箭手彩釉砖》让人们看到了巧夺天工的技艺。

令人意外的是,展品中还有两件文物出自中国,一件是景德镇烧制的明代崇祯年间的青花人物图花瓶或笔筒,一件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开光人物图折沿碗,碗外壁描绘了一幅女性生活景象。据策展人介绍,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卢浮宫扩建时,工作人员对卢浮宫周边进行了考古挖掘,数千件文物陆续出土,其中就包括此次展出的这两件。

几经风雨,卢浮宫已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家的聚集地,2012年,伊斯兰艺术部展厅对外开放,为卢浮宫增添了新的色彩。同时,卢浮宫也在不停地“走出去”,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今日卢浮宫”向观众展示了卢浮宫的现状,有艺术家们在卢浮宫中的活动,也有卢浮宫日益完善的建构。

在“序幕——重修卢浮宫”中,卢浮宫在各个时期的建筑模型赫然在目。12幅《卢浮宫及其附近街区俯瞰模型》清楚地再现了卢浮宫从12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的变化:1190年,腓力二世在巴黎城边建立了卢浮堡垒;14世纪查理五世统治期间,卢浮堡渐渐地成为王室宫殿;18世纪末,卢浮宫正式成为博物馆对外开放……最醒目的是墙壁上挂着的一张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照片,照片中他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身后是由他设计的玻璃金字塔。1981年,“大卢浮宫”计划开始实施,让已是“一座旧王宫中的博物馆”的卢浮宫恢复了昔日的荣光,由贝聿铭设计的现代的透明玻璃金字塔也与褐色石头的古老卢浮宫从此相对而立,成为今日卢浮宫的重要标志。

对于这次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两大国家博物馆运营管理工作的一次交流,希望通过藏品的收集、研究、展示来吸引全世界各领域的目光,让艺术欣赏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一部分。

800年的历史流转,如今的卢浮宫拥有的艺术收藏已多达40万件,有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更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

今日所见,不过是那“浩瀚星空”中的寥寥几颗,但依然能够让人“触摸”到它们的生命力和历史痕迹,感受它们在岁月长河中曾经的荣耀与沧桑,它们所传递的不仅仅是工艺之美,还有卢浮宫以及法国几个世纪的风云变迁。

走出展厅,与之渐行渐远,竟很想再次穿越时空,与美和历史相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