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阅读防性侵手册
讲师徐培红开展女童保护课程
“女童保护”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在江苏省淮安市的城乡各地辐射开来:守护女童的安全已经纳入政府的实事项目;“女童保护”课程已经成为淮安小学课堂里的一种新常态;20多个部门倾力加入到为“女童保护”织起“防护网”的行动中;社会组织专业有效地应对“女童保护”危机事件。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茹希佳
守护女童的安全已经纳入政府的实事项目;“女童保护”课程已经成为淮安小学课堂里的一种新常态;20多个部门倾力加入到为“女童保护”织起“防护网”的行动中;社会组织专业有效地应对“女童保护”危机事件……如今,江苏淮安,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由政府投资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城市, “也是第一个为女童保护创新思维、扎实推进、措施得力、全程护航的城市。”中国女童保护项目发起人、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这样评价道。
源头预防:
政府主导增添“原动力”
把“女童保护”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女童保护”纳入淮安市政府民生十件实事项目、政府每年安排3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女童保护”项目实施……这一切围绕“女童保护”的有力举措成为淮安市委、市政府坚持儿童优先、安全优先的最好注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让妇女儿童脸上先有笑容”的工作理念,为源头预防女童被性侵增添了“原动力”。
2013年6月,“女童保护”公益行动由全国百名女记者联合发起,正式启动。淮安市积极响应这个公益行动,市妇联率先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女童保护工作。2015年,淮安市妇联与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签订女童保护合作协议(女童保护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实施女童保护公益行动,由政府出手推动一项民生公益行动,淮安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6年,在淮安市委、市政府主导下,市妇联、市教育局牵头实施女童保护公益行动,联合公安、检察、司法、财政、卫生等20个职能部门,建立了女童保护的联动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开展女童保护宣传教育“四进”活动——女童保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提高女童及家长的防范意识。
淮安市教育局将女童保护课程列入小学教学计划和家长学校培训计划,确保每学期一课。
“他人不必要却有意识地碰触到你的隐私部位,就属于性侵,小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哦!”“不是只有陌生人可能对我们带来侵害,熟人、亲人、老师……也有可能侵害你们,如果碰到了,一定要勇敢拒绝,及时告诉家人呢!”带着“萌萌哒”的口气,徐培红专业而艺术地为小学生们普及防性侵的知识。
像这样的课程,淮安每所小学都要上,并且每所学校都有3名教师经过严格培训考核过关,和徐培红一样成为“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
淮安市妇联儿童部部长潘爱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为了确保源头预防的课程实效,去年共考核“女童保护”志愿者2000余人次,其中通过讲师考核的有800多人。
据统计,一年来,淮安市249所小学开设了5706节课。淮安各地还通过流动课堂、公益徒步行、文艺演出、集中巡讲月、新媒体等多种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女童保护知识宣传,共发放女童保护手册学生版10万册、家长版2万册,有25万小学生和18万家长接受教育。
“女童保护”公益行动的顺利推进,让一直关注“女童保护”的淮安市副市长王红红甚为欣慰:“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将女童保护,尤其是流动女童、留守女童的保护纳入到了‘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就是要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道保护网络,共同来保护女童的健康成长。”
过程干预:
部门联动 目标任务用倒逼机制
淮安市创造性地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女童保护”目标任务倒逼机制,“通过建立女童保护宣传教育和司法援助机制目标,从序时进度、资金安排、责任分工、考核督查等方面对公益项目的实施提出明确要求,倒逼各职能部门强化责任落实,为保护女童筑起一道‘防护网’。”淮安市妇联主席顾晓芳解释说。
在“女童保护”基金专家指导下,淮安市实行“女童保护”教材、教案、课件和授课模式“四统一”。对“女童保护”志愿讲师统一培训,试讲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课,一大批专职讲师成为推广“女童保护”理念的中坚力量。
妇联组织推动“女童保护”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构筑“女童保护”宣传教育网络;与市教育局联合发文,开展女童保护讲师培训,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局将“女童保护”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并进行绩效考核。授课实行男女同堂,通俗易懂的讲解、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模拟的表演,让孩子们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
淮安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建立了未成年被害人保护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均组建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办案小组,确保专案专办。
一批由律师、教师、公务员、医生、警察、检察官、社区志愿者组成的志愿团队和以心理咨询师为主打的社会组织团队,为受侵害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提供专业暖心的服务。
每月汇报推进、每季督查通报、半年资金审计、年终考核评估,中国女童保护基金方表示:“在‘女童保护’方面,这是第一个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的城市。”
末端治理:
社会参与打造“避风港”
如今,一旦发生女童被性侵的案件,一个全社会参与,为保护女童打造的“避风港”在淮安已悄然形成。
由淮安市检察院、市妇联积极推动,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与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联合打造江苏省首个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中心“暖阳之家”,启用“一站式取证”的人性化办案模式;联合市法律援助中心组建专门律师队伍,为被害女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在侦查、起诉、审判环节由同一名律师承担援助任务;联合市卫计委在各地人民医院组建性侵未成年被害人医疗救助小组,开辟绿色就诊区域,与“暖阳之家”建立日常联络机制,设专门医生接待,提供痕迹提取、疾病筛查、身体康复、器官修复等医疗救助服务;聘请33名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干预辅导员,通过个案疏导、一对一谈话,运用沙盘心理治疗的方式,为未成年被害人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干预和援助,已促成11名被害未成年人快速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轨道。
淮安市阳光心理服务中心是一家与“暖阳之家”合作较多的社会组织,中心主任邓道梅分析道:“面对女童被性侵的案例,我们第一时间要对当事人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适时与当事人建立支持关系,给予其希望和积极引导,同时要运用沙盘与绘画给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和途径,有助于疏导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如愤怒、恐惧、憎恨等不良情绪。”
这些三言两语可以表达的应急处置方式,在处理时却并不简单。邓道梅举例道,去年11月,中心做了一个11岁女孩遭遇性侵的案例,“心理辅导中,这个女孩表示想改名字,跟母亲姓,根据心理专业研究,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但女孩并不愿多谈自己的遭遇,我们认为要想疗愈,必然要进行自我暴露。”邓道梅尝试通过沙盘游戏慢慢开导和评估孩子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状况,“我与孩子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并承诺保密后,才打破了她的心理防备,坦然接受心理咨询。”
如今,涟水小雨滴手机APP、洪泽区“紫藤成长驿站”“我的小秘密”粉红信箱、淮安区“蓝天校园”……“女童保护”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在淮安辐射开来;一条条联通便捷的“女童保护”工作QQ群信息,线上线下防患于未然;一个个围绕“女童保护”公益行动应运而生的社会组织,与相关部门有效对接,无缝融合,滋润孩子们稚嫩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