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在表达流动女性对于性别平等的真切呼唤、对于不公正的生命际遇的抗争的同时,也让人警觉在很多僻远之地,实现性别平等之路仍然漫长。这是一首交织着性别与阶层抗争的生命之歌,唱出了流动女性内心对于性别平等的深深渴望。
歌舞小品《红》演出现场
■ 卜卫 熊颖
2017年1月15日,在北京皮村流动工人自己建造的新工人剧场,来自北京木兰花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木兰”)和深圳绿色蔷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蔷薇”)的姐妹们在这里演出了歌舞小品《红》。
《红》讲述了农村女性成长的故事,遭遇性别不平等的故事,也是很多打工妇女的共同经历。说到小品,人们自然期待满场欢笑,但这个小品却在悲伤之中充满抗争的力量!
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跨地区、跨机构的集体创作节目。不仅有“木兰”和“蔷薇”,北京女子民谣组合“九野”、深圳工人乐队重D音也加盟其中。“流动女性”有不同的工作,在深圳有工厂女工,在北京有家政女工,在建筑工地上有建筑女工,也有流动的全职妈妈。虽然女工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 “重男轻女”,都需要挣脱“枷锁”。《红》剧以一位名叫“红”的女工的故事为线索,十多位女工用歌舞《她说》《不完美的妈妈》共同表达了追求性别平等的心声。
《她说》——讲述流动女性真实的生命故事
《她说》最感人的地方在于每个演员都站出来讲自己真实的故事。女工雪琴曾是2016年打工春晚的节目主持人,她说:“我家里有兄弟姐妹5个,但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还有一个妹妹。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妈妈肚子很大,一天深夜,听到角落的一个木桶里传来几声婴儿的哭声,可我后来再也没有见过她,等我长大后我知道她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时,演员们齐声唱到:“有个地方,那里没有一个姑娘,姑娘去了何方,问问那边高高的山……”
“蔷薇”负责人丁丽在剧中说起做母亲的经历,“当孩子从我身体里出来时,我觉得女人的身体太神奇了,它有手有脚……但同时,我的身体也有了更多限制,我要上班,我要做家务,我要带小孩,我要带小孩去医院,我要结扎上环……”丁丽连说了五个“要”,每说一个“要”,都有一个演员走到她身边向下压住她或拉住她,一层一层地压下来,象征着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女性发展的空间逐渐缩小,最终被压倒在地。
此时,演员们站起来,一起唱:“我想自由地飞,在阳光下自由地飞,自由地飞……”《她说》只用一块红布做道具,女工们觉得,红布象征着月经、生育、血和牺牲,她们的生命与这种红色密不可分。
按照惯例,演出后有演后谈环节。工人们观看后一起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女工在回忆自己所受到的歧视时潸然泪下,遭受歧视只因为自己是女孩,或只因自己生了女孩。也有人对《她说》提出建议:“自由地飞”这一段要延长,以显示改变的力量。
《不完美的妈妈》——打破“完美妈妈”神话
舞台上,伏倒在地的“红”喊出了整部戏的最强音:“我不要过这样的生活,我要活出真实的自己!”
“木兰”与“蔷薇”们演绎了歌舞《不完美的妈妈》。这首节奏轻快的歌曲来自“木兰”姐妹们的集体创作。在音乐工作坊中,“九野”乐队的段玉邀请大家唱一唱关于母亲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母亲》等,大家普遍反映此类歌曲很让人动容。随后,大家分享关于“妈妈”的故事: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在成长过程中她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当我成为妈妈后,我想做或能做一个什么样的妈妈?这一环节的讨论热烈而漫长,段玉认为:“这不妨碍创作,因为集体创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充分讨论,这是一个对话并相互理解的过程。”
一位名叫文新的妈妈说,她的母亲是一位安静、压抑、活动范围极小的女子;另一位东北姑娘则告诉大家,她的母亲自山东远嫁而来,被婆家联合欺负,屡遭家暴。上一代妈妈们的共同点是个性被忽略,身心被限制在家庭范围之内;相比较而言,新一代妈妈们则开始有自我意识,夫妻关系相对平等。
妈妈们的形象不断幻化出美丽的歌词:家里的山水画只是装饰,什么时候才能出门远游——“房间里的山水画,是你想去的地方吗”;结婚后角色转换,少女时的漂亮衣服深藏柜底——“沉默已久的连衣裙,她也向往着阳光”;心情好的时候,做菜也好吃——“厨房里隐忍着江河湖海,你做的菜也是有情绪的”;上班族还有周末,妈妈天天不得闲——“给自己放个假,背着行囊远行吧”。
大家发现,“妈妈”的形象是被塑造出来的,而且总象征伟大奉献的完美形象,如果不朝这个方向发展,就会遭受指责;而生活中妈妈们并非千篇一律,她们有血有肉。我们不要做别人眼里的完美的妈妈,我们要做“不完美的妈妈”!大家觉得这个歌名特别合适。用丽霞的话说:“‘不完美的妈妈’不等于抛家弃子,也不否认妈妈的职责,而是希望打破‘完美妈妈’形象,更多接纳‘妈妈’的缺点,尊重女性的选择。”
为使歌曲更丰富,中央戏剧学院学生高音符为《不完美的妈妈》编创了舞蹈,他说:“这首歌特别好听,歌词很有画面感,表现了操劳、哀伤又努力改变现状的母亲形象。扯下袖套代表甩掉包袱。伴随左脚蹬地双手猛然放下的动作,象征着斩钉截铁地拒绝——配合着‘不要牺牲也不要伟大’这句歌词。”正是这句歌词和决绝的动作,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也许是个奇迹,2016年母亲节,在深圳,“蔷薇”们通过分享母亲的故事形成了小品《她说》;在北京,木兰们通过分享有关母亲的歌曲创作了《不完美的妈妈》。之后,她们一起演出了《红》。《红》来自女工们对生活的反省和对性别平等的追求。打工春晚没有停留在录制那一刻,表现工人文化、性别平等文化的作品将不断涌现。
(卜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熊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