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一篇《探访云南“早婚县”:读书无用,13岁就生子》的图文报道引发网友关注,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发现,这篇关于云南金平县的报道并非最近发生的事情。早在2014年,在媒体的报道下,金平县有了“早婚县”之称。无论是否如报道所言程度,我们都欣喜地发现,改变正在悄然发生——控辍保学、脱贫帮扶、义务宣教……近年来,金平县采取多方面强有力的措施遏制早婚早育现象,文明之风徐徐吹来,“早婚”现象渐行渐远。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周玉林
□ 徐家能
1月20日,凤凰新闻网发布了一篇《探访云南“早婚县”:读书无用,13岁就生子》的图文报道。报道称,在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小孩一般都是读完初中就结婚生子,女性生子的年龄普遍在十四五岁,甚至有的12岁恋爱13岁生子,自己还未成年就有一个或多个孩子,金平县也因此被人称为“早婚县”。
1月21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致电红河州妇联并获悉,这篇所谓的新闻是2014年年底的旧闻,并非最近发生的事。红河州妇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平县的早婚现象也并非当时一些媒体渲染的那样严重,即便如此,关于早婚现象的报道还是引起了金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早婚早育现象。
金平早婚,只是个别现象
“2014年10月23日,云南某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云南金平:学生辍学早婚现象调查》的长篇通讯,报道了金平县者米乡个别学龄青少年辍学回家‘结婚’。之后,多家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此事。”该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但国内很多门户网站转载报道或援引了部分内容,大多夸大了事实或者以点带面,有的甚至以“早婚村”“早婚县”等定义,完全是不顾事实,纯粹是吸引眼球。
“我们绝不否认县里存在早婚现象。是有的,但真的不是全县所有民族、村寨都普遍存在的情况。而且这几年早婚的现象也在逐渐减少。”当年,金平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普红芬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
据金平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李梦莹说,未成年产妇的出现确实有部分是民族习俗导致。比如苗族曾经的习俗的确是在十三四岁就结婚,那时很多人并没有依法领结婚证的意识。现在虽然有一些尝试改善,但结婚年龄仍低于法定年龄,会在17~19岁结婚。“如果姑娘不在这个年龄段嫁人,全村寨的人都有可能会看不起你。”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金平年轻人因为上学、打工等等原因,也顾不上民族习俗,自觉选择晚婚晚育。在妇幼保健院刚生完小孩的杨英就是苗族,已经24岁了。”当年,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还参加了彝族姑娘黄艳萍和丈夫王飞的婚礼,“夫妻二人都在昆明打工,黄艳萍已经25岁。”
记者从金平县妇幼保健院获悉,2011年金平全县18岁以下产妇有128人,2014年已经降为32人;全县住院分娩率从2011年的70%提高到了2014年的97.48%。金平县妇儿工委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的数据已经表明,网络媒体所说的“早婚县、早婚村”是片面之词,早婚在金平只是个别现象。
早婚现象,源于思想观念
金平县的全称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有苗族、瑶族、傣族、壮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汉族等9个民族。每个民族还有不同的支系,各个民族、支系的婚俗都不相同,多数女性结婚年龄普遍在20岁左右。
“之所以有个别早婚现象发生,也是受历史、地理等原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部分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低。”金平县政府在2014年12月发布的《关于部分媒体报道金平“早婚”现象情况报告》中分析说,拉祜族、布朗族(莽人)从原始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布朗族直到2009年才确定族称,信息闭塞,群众思想意识落后,法制观念不强,对结婚必须合法的观念还有所淡薄,部分群众仍然存在“早结婚、早生子、早享福”的思想,早婚现象难以全部控制,会导致一定的“早婚”现象发生。
报告说,由于金平教育事业起步晚、基础较差,受交通环境等影响,优秀教师不愿进来,进来的也想方设法外调,教师流动性大,对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县只有一所高中,由于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有限,全县高中办学规模难以扩大,学生初中毕业后上学渠道受到限制。”
报告分析说,全县尊师重教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加之近几年受就业形式影响,极少部分家长不积极支持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适龄青少年过早休学、辍学必然会提高“早婚”现象发生率。
报告认为,有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约束性不强也是导致早婚早育一大原因。
例如,对不送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家长,《义务教育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处罚,由谁处罚;又如《人口计划生育法》对“早婚”或不到年龄非法同居、生育的应该如何处罚,由谁处罚。“由于有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约束性不强,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只能做宣传、动员、劝返等工作,遏制辍学、早婚工作效果不佳”。
控辍保学,让早婚不再发生
“社会发展程度低,教育大环境有待改善,留守儿童人数不断增加,有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约束性不强,以上4个方面导致金平早婚早育现象的发生。”找到原因后,金平县委、县政府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早婚早育现象。
控辍保学才能遏制早婚早育,如何才能控辍保学呢?很多问题的发生都源于没有好的制度,于是金平县委、县政府先从建章立制入手,先后制定下发《金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的通知》和《金平县中小学学生控辍保学管理规定(暂行)》,把“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纳入对乡镇教育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将义务教育发展纳入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控辍保学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县、乡、村三级行政管理与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三级业务主管签订了控辍保学“双线”目标管理责任书。一条线是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各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层层签订,另一条线是县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分别签订。
实行县级领导挂钩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教育局领导包片、校长包校、班主任包班责任制,把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有具体的动员入学和控辍保学责任人。对工作不力、达不到目标任务的乡镇予以黄牌警告,取消乡镇、学校及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评先评优,并给予通报;对辍学情况突出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并实行经济惩罚;对控辍保学工作成绩显著的乡镇、学校及有关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将送适龄子女入学与农村惠民补助政策挂钩,对不依法送子女入学或不配合做好辍学子女返校工作的家庭,暂停或取消有关补助,直至送子女返校入学为止。监护人有条件而不送适龄子女到校学习的,经班教师、学校、村委会、政府劝说无效后,当地政府对监护人给予批评教育,仍然不送子女入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给予1000至5000元的行政处罚。
“每年的三月初、五月中旬、九月底、十一月下旬,要求各乡镇政府必须就学生辍学情况、去向、原因及控辍保学措施和效果向县政府做书面报告,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帮到位、控制住,时时掌握学生的变动情况。”该负责人介绍说,坚持在校学生人数报告制度的同时,还实行县级领导督导制度。
每年,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联系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亲自挂帅深入各乡镇、各学校督查、调研控辍保学情况,准确掌握学生流失情况和控辍保学工作开展情况。
2016年,金平全县小学入学率99.42%、比2013年提高0.15个百分点,辍学率0.24%,完学率94.13%;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9.26%,辍学率1.91%,完学率85.09%、比2013年提高4.45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02%、比2013年提高11.02个百分点。
为解决高中学生入学率低的问题,金平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在校高中学生学费全免,对拉祜族、布朗族学生给予生活补助,杜绝适龄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现象的发生。
遏制早婚,脱贫是关键
早婚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当地发展落后、家庭贫困造成的,于是对者米乡加大扶持力度,夯实其发展基础成为金平县当务之急。近年来,金平县先后实施者米拉祜族乡片区综合开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者米拉祜族乡片区综合开发就投资了2.4亿多元,项目覆盖者米、勐拉、金水河3个乡镇8个村委会110个村民小组共7645户35319人。”金平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项目的实施开发区基本实现了通电、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农民住房、就学、就医、生活都得到了改善,人均纯收入、控辍保学率也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金平县中小学生助学金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出台有效帮助了贫困家庭,30万元特困少数民族大学生救助基金的设立,确保了特困少小民族学生不失学、不辍学。
据介绍,目前,布朗族(莽人)小学生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补助1800元,初中毕业后免考到县内高中(职高)就读的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考取县外高中(职高)的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高中毕业考取大学的每人每年补助5000元;拉祜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月补助30斤粮食,并视不同阶段情况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结对帮扶,温暖每一家
自2014年至今,金平县妇儿工委组织民政、卫计、妇联、县女领导干部联谊会等部门长期结对帮扶者米乡苏鲁村,全县18名正科级女干部与32名适龄儿童开展“一对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成功劝返32名苏鲁村学龄儿童入学。
送科技文化下乡、免费体检、免费议诊、卫生知识培训、科学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为每户家庭免费发放电视机1台,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与此同时,金平县还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标牌等媒介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金平县中小学学生控辍保学管理办法(暂行)》等法律法规及政策。
组织司法、妇联、团委、卫计、民政等部门到一些重点乡镇和村、组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进村入户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金平县青少年辍学、早婚、早育现象得到遏制,但他们认为,只有进一步提升对边境地区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保障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法》《计生法》《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对辍学、早婚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加大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才能有效减少辍学和早婚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