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周玉林
□ 龙瑶
远远望去,海拔2000米的小屯村仲家箐组青瓦白墙,群山环绕。
走进仲家箐,细部一览无余:庭前有院,院中有花,绿意葱茏。走进农家,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干净整洁,电视沙发一应俱全,完全是一派城里人家的模样。
仲家箐,贵州省纳雍县一个大山里的小村庄。
不堪回首的当年往事
站在搬迁前的老房子前,龙从祥感慨万分,往昔的辛酸又一次涌上他的心头。
搬迁前的仲家箐有78户人,茅草房子稀稀落落地藏在深山里,村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不得半年粮”的穷日子。他家兄弟姐妹多,七八口人挤在一间逼仄的茅草房里。他曾在和平村找对象时,人家姑娘看上他的人,但知道他的家底后,婚事就黄了。
陈武进的情况和龙从祥差不多。“龙从祥的家当时还算中等家庭”,陈武进说,他的家底比龙从祥家还要差,“吃不饱饭,就自己打草席卖,一张草席1块5毛钱,赶场天背一张草席到骔岭街卖,花5毛钱看一场电影,回家兜里还剩1块钱,就觉得很幸福了。”
村民赵德松回忆,以前,他们一家子挤在一起,什么东西都塞在一起,鸡粪、狗粪遍地。
那时,龙从祥根本没想到会有今天,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有两间平房,有辆摩托车代步,然后在家门口种几棵树,就满足了。
七个人代表一寨人
2006年,小屯村仲家箐山脚下的大河路口庆荣煤矿开始采煤。因怕采煤影响仲家箐农民的房屋,煤矿业主提前和村民协商搬迁。
龙从祥找到村支书王祖军以及村民王荣、陈武进、赵德松等,组成了七个人的谈判小组,与煤矿沟通搬迁的事。这七个人,就是后来闻名遐迩的“七人议事小组”的班底。
七个人收集资料,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愿,最终代表村民与矿方磋商,一次谈妥了所有搬迁事宜。矿方按协议给足搬迁资金,义务修建新村的公路、解决新村的饮水。
有了路、有了水,仲家箐人开始建设他们的新村。建设之初,“七人议事小组”商议,既然是整体搬迁,那么就要对新村进行规划设计。王祖军说:“大家都说,难得搬一次家,这次干脆把它规划好,搞得漂漂亮亮的,看着舒心、过着舒坦。”
就这样,新村的民居统一风格,一律建成两层复式楼,户与户之间留出宽敞的公用通道,家家户户留出院落和花池。
依七人之想,举十年之力,今天的仲家箐新村建得富丽堂皇,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庭院各有千秋。
煤矿为了让村民增收,还为村民提供各种就业岗位。搬下山,村民眼界宽了,丢了锄头,或务工,或搞运输,多业并举,多元增收,年人均纯收入接近8000元。
人富了,追求也高了。没有一分报酬的“七人议事小组”看准了村民的追求,抓住“三创一建”“四在农家”等政策机遇,在财政支持、单位帮扶、煤矿捐献的基础上,发动村民筹资20多万元,硬化联户路、院坝,绿化庭院。
“七人议事小组”还设计了寨门,在寨门两边用绿草植出了“同步建成小康社会,齐心打造幸福家园”的字样。
经历了时间的淘洗,仲家箐人离开了山高坡陡的“箐”,收获了家给人足的“庆”——原为写实的“仲家箐”,今为写意的“众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