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月1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反逼婚”的你,现在还好吗? “舌尖上的安全”2016年情况如何 鼓励社会共治才能预防培训机构套路 “鼓励男生报考法律”还是性别生物决定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逼婚”的你,现在还好吗?

编者按

日前,国内婚恋交友平台世纪佳缘发布《2016-2017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全国有近六成的单身男性与半数的单身女性表示曾经被父母逼婚,这一比例与2014年相比上升到两倍。“80后”男性与“75后”女性感受到来自各方的逼婚压力最大,“90后”男性压力感也超过“75后”男性,占比分别为53%与51%。

每逢佳节被催婚,不知何时成为单身男女回家的噩梦。眼看春节将至,未婚的单身男女又启动了各种反逼婚应急预案。这让我们想起,去年春节前夕,一群年轻人众筹发布的一张反逼婚广告,一年过去了,这群年轻人是否已走出被逼婚的境地,对于婚姻他们是否有了新的看法?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张明芳

“他们今年可能会给你介绍对象哦。”上高中的妹妹偷偷打来电话,Coby苦笑一声没说什么。

一年来,从27岁到28岁,从北京到广州,对Coby来说发生了很多变化,唯一没变的是她的单身生活,这点也是她远在天津的父母不变的牵挂。

Coby不知道父母或者长辈们在给自己策划一场怎样的相亲,身在广州的她此刻正坚定地享受单身生活。正如一年前她坚定地策划并参与了一场引发关注的活动——在公共媒体上发布反逼婚广告。

一张广告引发热议

那是2016年临近春节,Coby刚刚毕业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比起家人亲戚询问工作情况,她更担心被问到找对象的问题。“怎么办,要不要租个男朋友回家过年?”周围的小伙伴们也有着同样的忧虑。有人提议:我们做个反逼婚广告吧。

于是就有了北京地铁东直门站的广告:一个笑脸娃娃捧着一颗爱心,爱心上面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别担心,世界那么大,人生有很多种,单身也可以很幸福”。

这一广告在这个每日人流量约180万的地铁站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Coby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被逼婚”的人群中产生共鸣,同时寻求“逼婚”群体的理解,让家长们看到大龄未婚青年的痛苦和焦虑。

广告贴出后,Coby他们也在观察人们的反映。一位也遭遇过催婚的女孩看到后表示,深有同感,发出了她们的心声。一位阿姨也表示支持,并给广告拍了照片。也有人认为没必要“反逼婚”,父母催婚很正常,这也是他们关心子女、与子女交流的方式。

不过,Coby还是很庆幸广告收到了很多积极反响,虽然那并非他们最初设计的版本。广告的设计者米果解释说,之前的广告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地铁站呈现,第一版海报里是一个反对逼婚的蓝发女孩的叛逆形象,“相对于之前的版本,最终版本更加温和。”

广告贴出的同时,反逼婚联盟也应运而生,2016年春节前夕,这个“没有负责人”的松散组织伴随着期待和争议诞生,并在一年内发展到100余人,他们有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群,还举行了线下活动。2016年5月的一天,20多名年轻人挤满了北京某咖啡馆,大家分享各自被催婚的经历,讲述自己的迷惑与痛苦,也寻求小伙伴们的支持。

十年“被催婚”,女孩患上抑郁症

在线上线下的活动中,大家发现原来有很多人有类似的“被催婚”经历:

Coby从小生活在天津郊区一个观念保守的乡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她一直以来都是父亲的骄傲,唯独在婚姻这件事情上让父亲很失望。父亲有八个拜把子的兄弟,他们的孩子都已结婚,唯独Coby是单身。“甚至周围的人都觉得我有心理问题。”家人的焦虑让Coby压力很大。

33岁的猪川是成员里为数不多的男性,在他25岁时父母便开始貌似不经意地询问他的恋爱情况。一开始猪川还能敷衍搪塞,后来这些话越说越频,猪川感到逼婚压力越来越大,就反过来“教育”父母,恋爱结婚是自己的事儿,不管结不结婚都能过得挺好。没想到父母一下翻脸了,指责他自私、不懂事。

25岁的晶晶是个开朗直爽的女孩,虽然年纪不大,却仍然免不了被催婚。父亲为此给她安排了相亲,她很不情愿,便以种种理由拒绝了,在她看来,“对方父母条件很好又怎样,我又不是嫁给他父母。”

……

在所有被催婚的经历中,七七的经历最具代表性。七七从18岁那年就开始遭遇催婚,那时她还在上大学,家里收到的一封喜帖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怎么还没有对象?”“赶紧找对象,毕业之后就结婚”等等,当时年迈的奶奶尤其关心她的婚姻大事,父母考虑到她在上学,就没有给她过多压力。

随着七七年龄的增长,奶奶变得越发担心,甚至有一天坐在大门口哭起来,原因是七七不愿去见奶奶介绍的对象。

七七大学毕业后,她的父母也加入到“催婚战队”,“别太挑了,差不多就得了”“年龄一大,生孩子都不好生了”……家人的轮番轰炸,把七七对婚姻的憧憬磨得消失殆尽。

在爷爷去世那年,七七备受打击,“爷爷临走前由于疾病的原因没有闭上眼睛。”父母后来在催婚时,常会加上一句“你爷爷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到死都没有看到你结婚,难道要让你奶奶也死不瞑目吗?”

在巨大的压力下,七七患上了抑郁症,“失眠、厌食、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最终她在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才走了出来。

然而,从18岁到28岁,将近10年的时间里,在催婚与被催婚的“拉锯战”中,七七和父母都已经很累了。“他们作为我的父母,是真心爱我的。”七七说,“他们一如既往地安排着儿女的人生,而忘记了我们已经长大的事实。”

渴望与父母深度沟通交流

相比其他人的被催婚经历,米果是幸运的,她已经结婚,迈出了被催婚的行列,然而她仍然是“反逼婚联盟”的活跃成员。

她还记得,和小伙伴们要众筹刊登广告费用的时候,她的妈妈一手给她众筹钱,一手敲着桌子对她说:“你做这种事,小心被雷劈,过年时别让亲戚知道,会被骂死的。”

小伙伴们在一起也会讨论如何应对家人的催婚,有的像Coby那样一笑了之,有的像七七那样坚决抵抗,也有的会说过年回家,但凡有人问起这个话题就一一怼回去,还有的选择逃避,免于争吵。

而在米果看来,这些都是负面的沟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组成反逼婚联盟,众筹广告,不是为了站在父母家人的对立面,而是为了发声,为了说出一个事实,引起大家的关注,提供一个平台和契机让大家交流。”米果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Coby也认同米果的观点,即使她加入了反逼婚联盟,她承认自己很难主动跟家人表达自己的立场,想起奶奶的眼泪攻势,想起妈妈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家庭妇女居然说出“不结婚就不是完整的女人”,想起爸爸喝完酒之后,带着兄弟,苦口婆心地规劝,Coby还是说不出口。

虽然有做过线下活动的经历,但是米果等人也意识到,只凭这些有类似情况的年轻人分享经历远远不够,矛盾的根源还在于他们和父母没有有效的沟通,他们需要和父母平等探讨这个问题。

如今,米果他们也在酝酿建立原生家庭故事工作坊。“我们希望得到技术支持和心理支持,能够从专家那里得到一些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去和父母沟通,同时也给予小伙伴和他们的父母共同的心理支持,让他们互相理解,缓解彼此的矛盾。”我们只想用最温和的声音说出一个事实,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并不是激进地反对婚姻。

如今,已婚的米果还要继续应付父母的“催生”:“父母的管制是一辈子的,即使你80岁了,在他们心里你还是个孩子。”

又一年春节来临,Coby已经抢到了回家的火车票,即将踏上回家的旅途。米果已在自驾回家的路上,她和自己的丈夫还有一只可爱的猫咪,享受着旅途的惬意。

此时此刻,也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地方还在上演着催婚的剧情,但是春节到了,爱和幸福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就像电影《剩女为王》中,演员金士杰说的那样:我是她的父亲,三十几年前是她来了,才让我成为一个父亲,我也希望她幸福,是真真正正的幸福……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专家访谈

“反逼婚”现象的出现有积极意义

——专访《世界那么大 我想一个人——反逼婚攻略》作者罗爱萍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张明芳

问:您认为逼婚、反逼婚现象是如何产生的,背后有哪些因素?

答:逼婚与反逼婚的矛盾实际上长久以来都是存在的,它的实质就是婚姻自主权、控制权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一个分配问题。以前婚姻都是由父母控制的,例如封建社会包办婚姻,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等。而现代社会,年轻人经济独立,想法日益开放、多元,随着教育时间的延长、工作的忙碌以及情感需求的提高,很多年轻人由于客观因素出现晚婚等,而父母仍希望子女按照传统的模式生活,导致两代人在个体观念和家庭观念上产生矛盾。

问:您认为反逼婚现象的出现对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答:反逼婚现象的出现是有积极意义的,年轻人愿意把内心想法说出来,是表达一种很好的对话和交流的姿态,表示自己不愿意接受安排,当然他们也非常有勇气,顶住很多压力,会被质疑是不孝顺等,但他们勇于发声,是有价值的。此外,这是改变父母和子女的等级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亲子关系的一种很好的开端。

问:当父母与子女在婚姻问题上出现观念差异时,如何处理?

答:最重要的还是沟通与交流,我们通常意义上父母和子女的交流总是在生活起居方面,深度交流很少,不习惯情感的沟通,所以当双方出现观念的差异时,最好的方法还是沟通,特别强调的是要诚实坦诚的交流,而不是用戏谑或者撒谎的方式对待父母。

问:对待婚姻问题,父母与子女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怎样的?

答:对待婚姻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时,我的建议是父母不干涉子女,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如果子女需要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双方之间建立一种既互相尊重、各自拥有独立的空间,又保持亲密、温馨的家庭关系。父母和子女各自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追求,作为家庭组织,彼此又能做到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形成这样一种健康良好的状态。

小调查

你怎么看待逼婚与反逼婚

网友@小莫:家长逼婚更多的是出于传宗接代的目的或者为了规避社会舆论压力,孩子反逼婚是个人意志的觉醒,但是我不建议采用激烈的对抗手段,两代人应该坐下来进行沟通,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的选择,子女也应该尽量体谅父母。
网友@点点星光:我觉得父母催婚很正常,那是因为你没有让他们放心。父母包括长辈们催婚是对子女表达关爱的方式和平时交流的方式,我理解他们的苦心,不应该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网友@蒙蒙:我也被父母逼过婚,从父母角度他们着急啊,看着身边的孩子都成家立业,但很多现实因素又让我不得不晚婚。我的反逼婚策略就是想各种方法拖延,你说你的,我先安抚,还是得跟随内心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