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党柏峰
□ 马妮娜
“原隆村现在已经实现全部脱贫,贫困村的帽子也摘掉了。”1月1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闽宁镇副镇长马彦萍骄傲地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当初“一定在2016年年底全部实现脱贫”的承诺已经兑现。
去年9月,记者到原隆村采访时,贫困人口还有70户335人,如今,当地人的生活已经有了大变化。
从打工到当老板
移民前,王彩娣和何利霞都在老家隆德县种着几亩地,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家庭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2014年,他们响应政府“生态移民”政策的号召,来到了原隆村,开始了新生活。
刚来时,她们在酒厂务工并种植尖椒,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2016年初,经过扶贫精准识别,她们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成为一名产业工人,日工资70元,除了正常点上下班,周末可以休息,加班1小时还会获得10元钱的加班费。
“去年年家庭收入6万元,其中工资收入2万元,丈夫打零工收入1万元,享受政府扶贫政策,光伏发电项目、肉牛托管、大棚种植分红还有2.8万元。”王彩娣笑盈盈地告诉记者。
而王彩娣和何利霞的改变不止如此。今年,她们承包了园区的香菇大棚,自己当起了老板,而一年承包大棚的收入将达到4.5万至5万元。
“企业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们掌握了花卉、香菇种植和采摘的技术。我们有信心生活会越过越好。”王彩娣说。
抛弃“等靠要”
“我们园区90%以上就业的都是女性。在这里,她们除了学习到技术、挣了钱,还拓宽了社交面。”宁夏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运营经理杨广平告诉记者,园区依靠土地流转,建了588座大棚开展养殖给农户承包,园区提供技术、水电支持。
何利霞所承包的香菇棚被隔成两半,阳光可照射的一半种植蔬菜,密闭阴暗的一半则种植香菇。杨广平解释,这种棚让两边的气体、温度、湿度进行交换,以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实现效益最大化。
“银川市妇联和永宁县妇联联合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昌盛巾帼扶贫创业示范基地,确定了76户巾帼脱贫示范户,以此带动周边妇女就业、创业,从而鼓励其他贫困妇女抛弃‘等靠要’的想法,从‘后进’变‘先进’。”永宁县妇联副主席袁秀琴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妇女摆脱贫困,永宁县妇联通过“女能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妇女”等方式帮助贫困妇女脱贫,力争通过金融扶持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户。
转变是显而易见的。
“以前在老家,许多妇女整天待在家里,说话也不敢大声,衣服也不敢买。现在一年挣几万块钱,腰杆子变硬了,说话更有底气了,想买啥就买啥。”袁秀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