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语
科学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耐力和毅力。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强洪
“获奖非常高兴。” 1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主持的“我国重大猪病防控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采访时,金梅林告诉记者,此前她和团队对于各种奖项关注很少,一直都是在埋头做事,“科学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耐力和毅力。”
“研究为什么会发病,为什么会感染、会死亡,是一个非常厚重的话题,这项研究有着30多年的积淀。”金梅林介绍,该项目主要针对猪病防控中存在基础研究薄弱、防控技术与产品缺乏等重大科技问题,构建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自幼受父亲的熏陶,金梅林在考入北京大学时,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兽医生物学专业,从此投身于中国动物疫病防控研究事业。
刚参加工作时,科研工作基础薄弱,而各种传染病十分猖狂,亟须防控新产品,所以除了基础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也成为重中之重。金梅林回忆说:“那时起就萌生了一个信念,要运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金梅林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疫病防控问题,参与并成功处置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口蹄疫等多起突发重大动物传染病,持续性研究动物流感、猪细小病毒、伪狂犬、鸭瘟等重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传播规律。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成功向企业转化成果11项。
“科技工作者不能只坐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搞科研,必须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兽医临床需求和畜牧生产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到有效的防控手段。”金梅林说,既要在生产实践中寻找课题,也要把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如果仅仅是论文存在电脑上、技术锁在抽屉里,就失去了意义。
为此,今年62岁的金梅林仍然坚持在科研、教学一线,研究工作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她带的硕士生、博士生,每年都有人获得“优秀研究生”“优秀博士生”称号。
金教授回忆,有一次,团队急着赶到铁路对面的猪养殖场去做实验,但一辆火车挡着去路,她和团队成员就想方设法从火车厢底钻过去,为的是尽快把疫苗研制出来用在猪身上,“类似这样的经历太多了。”金梅林说。
2005年,四川资阳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金梅林作为农业部专家前往当地采样调查,为病因确定和疫情控制作出重要贡献。她在随后10年的研究中,分离出2000余株链球菌,鉴定出56个与猪链球菌黏附及致病相关的新蛋白,系统阐明了其毒力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获得201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金梅林持续跟踪动物流感病毒分子演化。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多国暴发。她带领团队攻关,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猪流感病毒H1N1亚型灭活疫苗,获批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并产业化,为阻断流感病毒通过病死猪或猪肉食品向人类扩散的传播链提供了有效工具,再获201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其他病原微生物研究中,金梅林也取得系列开创性成果,如首次发现副猪嗜血杆菌的毒素蛋白及其致病作用,并发现该细菌的相关耐药机制;率先构建基于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的鸭肠炎病毒疫苗载体平台等。
她确定了我国猪链球菌病、猪丹毒病原生物学特征及耐药分子机制;发掘了一系列病原与宿主互作相关的基因、抗原标识和药物靶标;阐明了流感病毒等病原毒力调控、炎性应答相关分子机制,发现了病原入侵、复制新模式。经她系统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研制的猪流感疫苗获新兽药注册证书并且产业化,是我国首个且迄今唯一用于猪的流感疫苗。
“科研快乐的源泉,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寻,对科学之美的发现,对自身兴趣的满足。”金梅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