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丰县一养老院为老人举办集体婚礼。(来源:中国江苏网)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韩亚聪
在养老逐渐走向社会化的今天,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养老院是他们的“暮年港湾”,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上的需求,因为远离亲人,他们也有着甚至比常人更强烈的情感需求。同时,养老院里单身老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情感需求不只是亲情,也包括爱情。对于很多单身老人来说,养老院的爱情温馨而甜蜜,也是有利于提升他们生活质量的情感诉求。然而,来自家庭的阻力和传统世俗观念的压力,让这份情感诉求多了几分艰难。如何关爱养老院里单身老人的婚恋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日益老龄化、养老逐渐社会化的中国也具有重要意义。
养老院里的爱情
“真爱不分年龄,老年人也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是有着十余年养老机构管理经验的谭疆宜始终坚信的理念,作为北京双井恭和苑养老社区(以下简称双井恭和苑)的院长,她对社区内老人之间发生的微妙情感连接颇为关注。
双井恭和苑目前有近300位老人入住,平均年龄在87岁左右。社区内的工作人员不仅关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在精神关爱方面也颇为用心,尤其是对单身老人的情感关怀。谭疆宜介绍,他们鼓励老人们自主地参与到社区的活动中,并成立了文化社团,包括舞蹈、书法、摄影等不同类型的7个兴趣小组。
“在活动过程中老人与老人之间能够建立很多情感连接,每个人还会形成自己固定的朋友圈。”谭疆宜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通过他们的观察和社区内其他老人的反映,在活动中有一些单身老人彼此之间产生了情感依赖,甚至有了“精神伴侣”的意味。
作为情感依赖和精神伴侣的延伸,在一些养老院里,也曾成就了不少让人羡慕的爱情和婚姻。
78岁的老先生胡云(化名)和老伴乔毅(化名)在南京市的一家养老院里相识、相爱、结婚,开始了新的生活。
几年前,胡云和乔毅先后住进养老院。那时他们都没了老伴,胡云没有儿女,乔毅有两个儿子,都已成家。那一年,公寓组织了一个老年协会,乔毅是会长,胡云是副会长。工作中,两人接触多了,有了一些了解。公寓里的一些老人清晨会到附近的广场去锻炼身体,乔毅总是和胡云结伴。在生活上,乔毅也给了胡云很多帮助。一次乔毅过生日,胡云为她定做了一个大蛋糕,还特意给他买了四样小菜。“自老伴过世后,我第一次那么高兴,心里很温暖。”
当时两位老人都已过古稀之年,虽然心中都想和对方结合,但内心却挣扎了很久。“我最担心两个儿子会反对。”乔毅说。胡云也有自己的顾虑,“我担心有人会说闲话,年纪都这么大了还结婚。”后来,乔毅和儿子谈起了自己的想法,儿子没有反对。当年10月,两位老人领了结婚证。想了几天,两人才在养老院公开了自己的喜事。工作人员马上给老人调换了房间,让他们搬到一起住。
新疆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养老院曾为两位老人举办过婚礼:70岁的新郎艾买提·艾合买提迎娶了113岁的新娘艾扎提汗·沙吾提。两位老人在养老院相识、相知,一起吃饭、散步、跳舞,慢慢地产生了在一起生活的想法,艾买提经过不懈追求,终于打动了艾扎提汗,两人领了结婚证,举办了婚,搬到一个房间,成为养老院里令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真爱背后顾虑重重
老人正常的感情需求需要得到重视,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幸福的晚年,这是众多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心声。然而,据北京与广州两家信息研究公司调查显示,70%左右的老人迫于传统观念的压力,不敢公开恋情。
在双井恭和苑,女性老人占到了入住老人总数的70%,性别比存在一定失衡,这并不影响单身老人们对真爱的渴望和追求。但在婚恋问题上,他们却又显得颇为谨慎。
谭疆宜注意到,社区内有一对形影不离的老人,他们在其他养老机构时便已相识,入住双井恭和苑后,两个人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他们有着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爱好,彼此之间也非常关心,但他们并没有公开,更没有跨出婚姻这一步。“双方老人的子女还是很支持的,他们已经把对方当成亲人来看待,一些重大的节日会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进行家庭聚餐,但他们还是各自有自己的空间和生活。”
据了解,目前很多养老机构都将老年人的活动参与作为重要工作之一,这不仅能够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能够促进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活动中,还能促使一些单身老人走到一起。
在双井恭和苑,一对年过八旬的老人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相识,并对彼此产生了好感。但同样,他们也并没有将关系公开化,一年多以来,他们更多的是互相之间的关心和照顾,仅限于一起吃饭、散步、参加活动。“他们不想去打破这种关系,因为老年人的婚姻很复杂,涉及两个家庭的背景、子女的支持程度和世俗的观念,一旦打破这种关系,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的阻力和社区老人们的舆论压力。”谭疆宜说。
天津一家养老院曾多次在院里举行单身老人联谊会,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有婚恋想法的单身老人们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养老院员工介绍,老年人的相亲会一样充满了甜蜜,只是老人们的后顾之忧多了一些。这些活动没有年轻人相亲会的唱歌、跳舞、才艺展示,也没有太多激情,有的只是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养老院员工说,怕儿女反对或担心财产上产生不愉快,成为很多老年人相亲时的隐忧。
“成功的案例有,但不多,最终结婚修成正果的更是少之又少。”海淀一家民营养老院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很多老人来养老院只求度过安稳的晚年,加之疾病困扰,他们大多已是有心无力,“他们把养老院当作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不愿耗费心力去经营感情,平时的接触也仅限于打打牌,聊聊天。”
这位负责人介绍,养老院虽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也是个“小社会”,在处对象这件事上也存在着竞争。个性开朗、身体健朗的老人最受大家欢迎,产生感情的机会也往往发生在这些人身上,“性格内向,身体有疾病的老人处对象的机会则很少。”
养老院婚恋关爱需加强
今年10月份,民政部、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明确将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有效增加供给总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质升级,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11月29日,民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对城镇当中废弃厂房、医院、多余办公楼等做一个摸底和调查,通过调查改造整合,把它们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用房等养老服务设施,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养老机构将在解决养老需求问题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伴随着高品质养老机构的增加,选择在养老机构中度过余生的老人也将增加。这也预示着,养老机构中单身老人的情感关爱也应相应加强。
作为养老产业中的资深管理者,对于在养老机构中单身老人的婚恋问题,谭疆宜认为,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这种需求,同时这也应该是大部分养老机构的态度。“通过朝夕相处、互相了解,这种结合一定是相互的、自愿的,互相吸引的两个老人如果能走到一起,这对于他们在养老院的生活是有帮助的,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我们院的老人主要分为三类:失智老人、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这些老人多多少少都在身体和心智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安全和健康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我们最关注的。”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同时,我们也鼓励他们平时多接触,这不但有益身心,还可以弥补他们情感方面的空白,如果能够恋爱,相互慰藉取暖,我们也会支持。”
在谭疆宜看来,随着老年人观念的转变,未来可能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人会越来越多,既然老人有需求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需求,而不要用传统世俗的观念去看待。当老人之间互相有好感,想要在一起的时候,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鼓励,并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未来如果真的在我们社区出现老人婚恋需求的话,我们还会帮助去跟老人家属沟通,让家属了解老年人在机构的状态,这其实也是我们社工服务的一项内容,家属也应该支持和鼓励,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让老人能够走到一起,更好地安度晚年。”
编后
我们的“黄昏恋”的烦恼系列报道到此告一段落,然而对于老年人婚恋问题的关注仍然在继续。诚如报道所反映的那样,传统思想残余的影响、不被子女理解的阻力、外界舆论的压力、现实问题的打击、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使得独身老人再婚遇到层层阻力。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对于老人而言,物质关怀固然必不可少,但精神关怀同样重要。我们不应忽视单身老人的感情需求,而是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现实条件,帮助他们放下顾虑,勇敢追求爱情,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