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招聘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者按
在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已经基本尘埃落定之时,却有这样一批“不就业”一族:他们以旅行、支教、深造、创业等形式应对匆忙的就业大潮,他们毕业去向的选择更具多元化、网络化和娱乐化,以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毕业不就业”,这个曾看起来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在近些年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愈发兴盛。但同时,这个群体中也存在一些由“不就业”转变为“啃老族”的毕业生。毕业不就业,是逃避现实还是以退为进?在此思维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此,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韩亚聪
一场为期两年的“毕业旅行”
“如果我就这么玩下去,玩到60岁,会是怎样一种感受。一家喜欢的餐厅,饭很好吃,价格便宜,WiFi很快。”在印度尼西亚的吉亚尼亚尔,22岁的周宏骏在当地一家餐厅里发出了这条微信状态。
从今年7月份毕业,到现在的四个多月时间里,河北经贸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的毕业生周宏骏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找一个舒适的城市、稳定的工作,早早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轨迹。他每天都在路上奔波,在各个国家穿梭,为的是延续自己在大学时期的环球旅行梦。
毕业不就业,是周宏骏走完大学四年后做出的选择。“大学四年我就一直在旅游,基本上走遍了整个中国,今年毕业旅行时到了国外,从此就一直没有停下来。”周宏骏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之所以选择毕业暂缓就业先去旅行,是因为他知道,一旦就业,未来就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自己的旅行梦了。
“我是那种出来玩就好好玩,工作起来就认认真真、不三心二意的人。”从毕业至今的四个多月时间里,周宏骏独自一人已经走过了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我觉得我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个‘非典型’,不是太常规的那种学生。”周宏骏说,自己出身普通家庭,但对于他的选择,父母并没有反对,因为在旅行路上他会做一些代购和其他小生意,由此而来的收入足以支撑他的各项支出,他还将剩余的收入交给父母。
看到大学同学一个个地考上公务员、进入银行系统、应聘证券公司……周宏骏既不羡慕也不着急,对于自己的选择,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旅行路上,我收获很多,我见识到了不同的世界,看到了不同国家的风景和生活,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交到了更多朋友,同时,自己的见识和外语水平都在长进。”他说,与之同行的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让他有了更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一是喜欢,二是赚钱。我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也有毫不比其他同学少的收入,既没有依靠家里,也没有影响到他人,这种生活完全可以啊。”基于自己的经历,在周宏骏看来,毕业不就业,不仅能够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那些难得的经历还会让人变得更加独立,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周宏骏说,他给自己的“不就业”期限是两年,“两年之后,我或许会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或者去创业,还没有具体去想,我就想先把目前的事情做好。”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
周宏骏将自己定义为“非典型”毕业生,但选择毕业不就业的群体似乎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据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有48%的“95后”毕业生选择了不就业。他们有的选择继续读书深造、或去创业,有的上直播当“网红”,也有一部分人选择间隔年,还有1.2%的人选择什么也不干。据了解,这项调查是对13000名“95后”高校在校生进行问卷与走访调查得出的。在不就业的“95后”中,有接近1/4的人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段鹏就是毕业后暂缓就业,转而加入考研大军中的成员之一。
2015年的考研,对于段鹏来说印象颇为深刻。这不仅仅是时间过去不久,更是因为在自己近两年的考研复习后,竟然落榜了。这对于一心想考外交学院研究生的他来说,是一个猝不及防的打击。
由于家境尚好,与父母商量后,他决定继续“二战”考研。然而,自认为答得很好的段鹏,不得不承认:自己的2016考研又失败了——由于政治只考了40多分,他再次与外交学院失之交臂。
在山西老家,父母已经帮段鹏找好了一家效益和待遇都不错的企业,并且与他所学的专业领域相符,但他不甘心,给了自己最后一次机会:备战2017年考研。如今,段鹏在西安市区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每天起早贪黑地为考研奋斗。“我觉得,人都应该有自己追求,职业选择上我不想将就,我不就业就是为了以退为进,拼搏出一个更好的未来,我相信理解我们的人总会支持的。”
与周宏骏和段鹏不同,刘明(化名)的选择显得更加另类——他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成为一名职业电竞玩家,靠并不十分稳定的收入生活。
去年,刘明大学专科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偶然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做游戏直播的电竞玩家,因为自己大学期间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电竞游戏,因此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游戏直播队伍。
“游戏类移动直播平台现在非常火爆,观看我直播的很多网友观众都是游戏玩家,他们很舍得花钱打赏。”刘明说,dota游戏直播让他赚了不少钱,但这种以打赏为主的收入也存在诸多不稳定。“我觉得我目前的职业不太算就业,因为稳定性很差,但也不能算完全不就业,我在用自己赚的钱养活自己,所以我觉得,我们对传统就业的概念应该变一变了。”
“不就业族”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在于他们选择了一条似乎并非“正途”的道路,更主要的是他们的行为所传达的一种价值取向。他们的出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他们不再死死抱住学校和教育机构不放,敢于放弃“铁饭碗”,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
一些不就业可能演变为“啃老”
然而,当一些大学生将“慢就业”无限期循环时,毕业不就业就演变成为对父母的“啃老”,甚至成为家庭的负担。
自从2014年7月份大学毕业后,山西朔州的王磊(化名)就一直没有与其他同学那样就业的兴趣,因为他认为他有着自己的谋生之道——炒股。
在大学期间,王磊就一直在炒股,并小有成就,赚的钱基本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费需求。因此,在2014年大学毕业后,自认为学历低找不到好工作的他,选择了在家里专业炒股。然而,随着2015年股市大跌等情况的出现,王磊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投入的30万元资金也消失殆尽。
“一夜返贫,不知悔改”,这是朋友对王磊的评价。赔光本金的王磊并没有离开股市,他又想父母和亲戚借来10万元继续炒股,但都石沉大海。“本想着他这下肯定就安心就业,好好工作挣钱了,结果还在‘啃老’。”王磊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王磊现在仍没有选择就业,吃住都在父母家,做着毫无可能的“发财梦”。
与王磊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海龟”小刘。26岁的小刘本科毕业去了英国留学。花了一年多时间,花掉了三十多万元,去年,小刘从英国硕士毕业归来。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国内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想想自己这些年的学习开销,面对低薪或他认为没前景的工作,小刘选择了放弃。
对此,小刘的父母也赞同。“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儿子很优秀。反正家庭条件尚可,不用小刘赚钱帮扶,如果没有理想的岗位,工作可以慢慢找。“其实,我的内心是痛苦的。留学回来又没有工作,感觉有些自卑,最主要的是缺乏成就感。”小刘坦言,社会变化真快,出国前也没想到目前的处境。自己也考虑过创业,不过暂时还没想到合适的项目。
据了解,第三方评估机构麦可思经过调查后指出,“慢就业”“等毕业”“不就业”的群体中既有对未来有所规划、打算创业的,也有对前途一片茫然,懒于就业,啃老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辨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对“啃老”做法坚决反对,而对为追求就业高质量的“慢”则应给予理解、包容和支持。
盲目选择或造成个人和社会损失
对于毕业不就业现象,教育界一些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曾表示出了忧虑和担心。“既要保障毕业生延期择业的权利,但更要看到越来越多的‘不就业族’等待就业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压力。”人民大学就业中心樊主任认为,“缓就业一定要慎重。”
不少应届毕业生为了考研而选择“不就业”,更有一些在职人员宁愿弃职考研,热衷考研考证不是出于社会需要而是别人考我也考的盲从。“渴望成才却没有目标,考研考证不能只是随大流。”贵州大学历史系陈教授表示,“优秀的标准不是高学历而是适合需要。对于不就业考研,毕业生还需冷静对待。”
而针对这一越来越突出的社会现象,西安石油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齐仲锋副教授表示,对于“95”后大学毕业生出现的这些新现象可以理解,它反映出了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在时代发展变化影响下的就业观念转变和思想多元化趋势。但其虽属正常但不代表主流,更不值得提倡。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和希望,政府、家庭为培养一个大学生付出了很大代价,如果大学生毕业后长期处于失业状态,那肯定是一种资源浪费。”结合多年的研究探索和工作实践,齐仲锋认为,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一条普适可行的途径是:毕业后应先就业自立、再择业自强。初次就业不要过于挑剔,先找一个人岗基本匹配的工作,在自食其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积累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
“当你的能力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而现有的单位又不能再为自己提供继续发展的空间时,就可以考虑寻找更高更好的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以此来逐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和人生价值。”齐仲锋认为,因惧怕找不到好工作而一味地等待观望甚至不就业的选择其实是轻率而不可取的,想通过毕业旅游等方式来达到认识社会、提高自己的想法,需要综合考虑每个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职业理想,如果脱离实际一味盲目地暂缓就业,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