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昇 张应松
近年,渔业资源调查人员在安徽祁门县境内的河道先后发现数十个珍稀鱼类品种,其中长麦穗鱼等品种以清澈的缓流水环境最为相宜,为我国特有种,但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属于濒危物种。
多年罕见的鱼类为何重现江湖?祁门县农委负责人告诉笔者,这与当地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密不可分,“祁门县生态环境质量连续6年为安徽省第一,水系发达,野生珍稀鱼类自然不少。”
要让河里的鱼儿自在畅游繁衍栖息,首先必须截断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防止它们随着雨水大量流进河流,荼毒鱼类的水生态家园。对此,祁门县的具体做法,一是开展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打造一批旱涝保收、稳产增产的生态高标准农田,减少化肥使用量。二是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和施用商品有机肥。2015年以来,全县已累计推广商品有机肥近900吨。与此同时,祁门还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红花草绿肥。并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豆科作物固氮肥田。这样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三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科学施肥、合理施肥,2015年全县化肥总用量比2014年减少了196吨。
农药质量也事关生态环境安全。自黄山市在安徽率先启动农药集中配送以来,祁门县采用直营、加盟等连锁经营方式,在乡镇、村设立基层农药配送网点,实现农药配送、技术服务全覆盖,最终达到乡镇一级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100%、村级农药集中配送覆盖率80%、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率60%以上的目标,大幅减少了农药面源污染。
管住了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更要不遗余力。祁门县城坐落在阊江河和金东河汇集处,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60吨,生活用水日排放量7500多吨。为妥善处理好环境污染问题,2009年祁门县投资4100多万元动工建设县污水处理厂,2010年开始运营,实现不让一滴污水流进阊江母亲河。在生态提升与修复方面,全县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在阊江流域划定国家公益林1.1万公顷。在政策强力推动下,阊江上下游乡镇生态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对林业的依赖减弱,使如今的阊江源头生态林枝繁叶茂,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障了鱼类天然生存空间不受压缩阻滞,为土著鱼类营造了“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