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福国
6月12日,黑龙江省发生风雹灾害,全省共有3个市6个县(市、区)及1个农垦管理局受灾,经省民政部门初步统计,齐齐哈尔、大庆、绥化部分地区受灾人口4.3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23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885万元。
这场罕见的风雹灾害发生后,国内一些公益组织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与灾区联系,准备进行公益援助。
一些灾区基层干部听说公益组织援助消息后表示了极大热情,纷纷将当地的灾情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反映了上来,有的地方基层干部为了说明当地的受灾情况,还把当时拍的冰雹照片和视频提供给了公益组织。
看到这些来自灾区第一线的灾情报告,很多公益组织表示,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公益援助。按照公益组织援助项目行事规则,公益组织必须对灾区进行灾情评估报告,包括到灾区一线进行实际考察、了解灾情,实际了解受灾群众的所需所用等,然后才能进行实际公益援助。
当公益组织人员提出到灾区实地考察时,令人尴尬的一幕出现了:起初还热情满满的地方基层干部拒绝了公益组织人员的要求,甚至提出宁可不要这些援助,也不能让公益组织人员到灾区群众中了解情况。
基层干部前后的巨大反差让公益组织人员感到不解:为何申请援助时那么积极,现在准备实施公益援助却一下子冷落下来甚至拒绝了呢?
一位在基层从事过救灾工作的干部表示:过去习惯的救灾援助方式就是村里往上报,上面根据村里的上报情况进行审批。言下之意是,对实地考察这样的方式不习惯,难接受。
一位乡镇干部更是把回绝公益组织公益援助的原因按在了受灾群众身上,他说,现在群众工作很难做。拿救灾援助这件事来说,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发放救灾物资给这家不给那家都会造成矛盾,为了避免矛盾,我们干脆谁家都不给,如果给就都给,都给了就平衡了,就没有矛盾了!
真正的扶贫对象得不到扶贫救助,真正的受灾户得不到社会组织的关怀,在一些地区,这已经成为扶贫救助工作的怪圈。有的村庄,不少实际困难户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既够不上低保户,也无法成为扶贫对象,他们在村里是弱势群体,缺少话语权,在讲究利益平衡的村庄,一些福利待遇和低保政策很少能落在他们身上,乡镇干部明知这些不妥甚至是违反政策,却都采取了回避和不作为的态度,按他们的话说,这是为了平衡、为了避免社会矛盾!
这次黑龙江发生冰雹灾害,一些基层干部拒绝公益组织援助,用的也是这个理由。笔者认为,这样的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矛盾是干部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干部不作为、不干事的借口,何况是面对那些急需救助的受灾群众。
干部不作为,到头来损失的是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要改变这种消极、无视群众利益的懒政状态,需要基层干部提高思想修养,真正走群众路线,也需要上级部门从严从实,加强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