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6月2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探索 乡村新气象 德国休闲农庄有创意 乡约重庆酉阳:女嘉宾为何不要富二代? “把孩子带在身边,是最正确的选择” 农情快递 画家进村绘农耕 三个女村官,带好一个村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个女村官,带好一个村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玉林

“这些年,我们家家建新房,户户有存款,日子富裕了,环境也好了,全靠三个女村干部”马台村70多岁的龙老伯说。

在贵州松桃县盘信镇马台村,谈起三个女村干部,村民个个赞誉有加。

盘信镇党委副书记李靖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这三位女村干部,就是村支书龙爱妹、村主任龙晓英、统计员龙金屏,她们带领马台村一天天富裕起来,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村子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富裕村。

修路修桥美环境

马台村曾经是一个环境脏乱、产业弱小的贫困村。2002年年初,46岁的龙爱妹被选为村支书,那时村里有人还冷嘲热讽:“一个没多少文化的女人,能干吗?”

“只要认真做,肯付出,就一定能行。”不服气的龙爱妹暗自鼓劲。

上任伊始,摆在龙爱妹眼前的有两难:行路难和吃水难。于是,修通马台村至聚宝村5公里长的出山公路,就成了龙爱妹的头等大事。为修这条路,龙爱妹带头捐款1400多元,号召村民集资捐款5万余元,又争取到上级资金10多万元。

村里在家的男劳力少,龙爱妹带领全村妇女苦战3个月,啃下了出山路这块硬骨头。为方便村民出行,她又多方集资、集物,为村里新建两座钢筋平板桥。其中花9000元建成一座车行桥,一位县领导看了后说,造价起码要五六万元。

为解决吃水难,龙爱妹又找县水利部门争取到价值近2万元的物资,自筹3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覆盖全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开闸放水那天,年过古稀的罗孝清老人流泪说:“没想到啊,我这辈子还能喝上自来水!”

此后,龙爱妹又向上争取资金新修了村办公楼、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和老年学校、图书室,解决了办公场所和群众学习娱乐场所难题。最让马台村人感动的是,马台村的孩子有了新学校,“再也不用在危房里上学了”。

争取上级资金,动员群众集资,硬化了1000余米的进村路、通组路和连户路;实施电网改造3400余米,农田水利沟渠防渗2500米,新修灌溉沟渠1500米……

路通了、水通了、桥建了、农业基础设施改善了,短短几年,马台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被确定为松桃全县新农村示范点。

倡导文明树新风

在三位女村干部中,龙金屏是任职最早的,1989年她就是会计兼妇代会主任,1991年又担任村副支书。

那时,马台村鸡鸭猪狗到处拉屎,通村小路又窄又烂,偷鸡盗牛、打架赌博经常发生。

龙金屏拟定关于整治马台村治安情况的计划书,与支书、村主任谈整治工作打算。见他们轻描淡写,龙金屏在一次会上站起来大声说:“你们不干,我干!”

在全村妇女的支持下,龙金屏组建了妇女工作队,下设劝架队、禁赌队、监督队、调解队等。

一次,马台村四名男子打架被抓走,龙金屏赶紧召集全村妇女座谈,从打架、偷窃的恶果谈到村风民风的建立以及国家法律、村规民约。在场妇女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此后,村里打架、偷摸、赌博行为大大减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随后龙金屏又组建了文艺宣传队,由本村思想进步又热心公益的中年妇女组成,除传统节日进行村民联欢、文艺演出之外,平时进行政策宣传、健身锻炼,起到活跃文化氛围的作用。

每年“三八”妇女节,村里都举行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好家庭、双学双比以及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大会。

多业并举富村民

龙晓英是马台村的种养殖能手,“她当村主任,一定行!不但是个好帮手,还能带领大伙儿发展产业。”2005年,龙爱妹找到镇党委书记汇报自己对龙晓英的考察,随后龙晓英走马上任。

“要改变他们的观念,首先要让他们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三位女村官经过深入调研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还要靠发展产业。”三位女村干部带着村支两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种植烤烟、中药材,发展中药材基地上千亩,发展庭院经济,家家户户搞养殖。

村民龙序勇家里人口多,住房条件差,只好长期在外打工。2011年年初,龙晓英动员其回家发展养殖业,并在政策宣传、技术扶持、低保帮扶、困难救助等方面帮助他。“4年前他家人均也就1500元,如今已经13000元,去年还新修了130多平方米的砖房。”

“如今,全村共发展烤烟200亩、西瓜200亩、优质水稻500亩、油菜300亩、蔬菜100亩、中药材300亩、退耕还林1000亩。”龙爱妹一项一项地告诉记者,2005年,马台村又把致富的门路引导到建筑业和运输业上。

“全村现有建筑队13个,180多人,人均年收入6万元;全村有大小运输车辆180台,年均收入3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仅务工收入,马台村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成为周边有名的富裕村。

2011年,马台村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龙爱妹先后被授予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贵州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龙晓英被授予全省“争先创优”活动优秀妇联干部荣誉称号,龙金屏被授予“贵州省城镇妇女巾帼创业带头人”荣誉称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