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线路畅通,巡线员每天翻山越岭,钻沟越溪30公里巡线。 盖旭辉/摄
在44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受7次军队改革、6次重组整编、4易连队名称的考验,一茬茬官兵勇抓机遇、敢做先锋,努力跑好强军兴军历史接力赛中自己这一棒,1次荣立集体二等功,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6次被原沈阳军区司令部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肩负通信作战保障重任的某通信团三营八连成为奋辑改革强军的坚定执行者。新年的钟声犹在耳际,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号角已响彻神州。2月底,中央军委一道命令,八连与团队一起划归北部战区,憋着一股劲的官兵闻鼓向前,用实劲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型战斗力,攻坚拔寨再出发,连队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徐旭
□ 杜善国 王军 裴广宇 李祥辉
面对的是考验,彰显的是忠诚
改革,让八连花名册上的人名常常发生变化,而从未变化的是八连的忠诚。
那年,连队转隶搬迁, 7个小组随之撤编,这让很多人心里不是个滋味,个别人还说出了“撂挑子不干了”的气话。
“咱连再这么下去,人心就散了。”看到大家这种精神状态,3名小组长坐不住了。
说起这次改革,受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三个小组。它们是团里的典型,也最出人才。如果这次不改革,三名小组长都有机会提干,而组员也都有机会当骨干。
面对改革大考,尽管个人成长进步受到了影响,但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胆忠心始终未改。在征得连长、指导员同意后,他们联名贴出“请战书”:“我们向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私欲发起挑战……我们保证:一、党叫干啥就干啥,不怀二心二话……”落款是三个小组45名战士的签名和手印。
45个红手印,如同45颗红心,诉说着对党忠诚的话语;又如45盏红烛,照亮了全连官兵前行的路。在这次改革中,八连有3名干部恋恋不舍地脱下了军装,有16名官兵服从安排离开了连队,全都表态说:“党的安排就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稳心定神。44年来,连队紧贴实际学习强军理论,持续开展学习普及活动,探索形成“课后小辅导、读报小讨论、观点小辩析、微博小感悟”学习机制,引领官兵领悟新思想,找准“坐标系”,稳住“定盘星”,把对党的忠诚度提纯到百分之百。
“改革需要留我,我留,而且留下好技术;改革需要我走,我走,而且走出好作风。”八连第8任连长冯友山的事迹,激励着连队一代代官兵。
冯友山连长任职期满时,正赶上部队改革裁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他,感到自己难有提升机会,但考虑到连队下辖的小组刚刚改编为站,很多工作还离不开他,这个关口说什么也不能走。于是,他放弃行政职务,转为技术工程师继续留在八连做贡献。
5年后,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冯友山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此时的通信传输方式,已经彻底由明线、地缆转化为光缆,以往练就的一身绝活已无用武之地,冯友山感到“此时走也是对改革强军做贡献”。这一次,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
八连所在团政委姚永俊说,44年来,八连先后有34名干部在改革中脱下军装,有13名战士因改革失去提干机会。他们中没有一人同组织讨价还价,没有一人因发展受限影响任务完成,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的誓言。
优化的是结构,激发的是活力
38年前的盛夏,八连第二次重组整编。这次,八连增加一个机务站,维护的线路增加了100多公里,但人数却减少三分之一。
不甘落后的八连官兵,为改变现状,立即展开一场 “逆袭之旅”。连队支部班子先在帐篷里召开支委会,确定了3年规划:第一年抓基建,第二年强班子带队伍,第三年促进建设水平全面跃升。
有了蓝图,立即行动。他们治痛点,推行30多项暖心举措,把几十名官兵凝聚在一起。经过短短两年多精准施策,四两拨千斤,八连尽显结构优化的优势,跨入先进行列。
扎深根,打硬仗,在一轮轮编制体制改革中攻坚克难,处处闪现着八连官兵敢于动真碰硬的血性的决心,新组建的各个台站攥指成拳,越改练兵动力越充足、越改人心士气越高涨、越改建设水平越跃升,释放出“1+1大于2”的生机与活力。组建44年来,八连所属台站先后11次受到军区以上表彰,60多名官兵立功受奖,将改革的“期望值”转化为事业的“获得感”。
战士宋磊在八连当兵期间赶上3次重组整编,每次都面临换岗转型,每次都成功转型。当炊事员,参加军区司令部直属单位炊事比武,他过关斩将,勇夺金牌。进入台站值勤,当会议系统保障值班员,他边值班边钻研业务,很快成长为“业务大拿”。转岗到外线,他一年内不断刷新连队在光缆熔接专业上的新高度。参加全团比武竞赛,他一举夺得会议要素和光缆接续两个项目的冠军,成为全团第一人。因为表现突出,宋磊赢得了士兵保送入学的机会,如今已跨入军官行列。
大学生士兵陈家峰,入伍之初在素有“老虎团”之称的某野战团当机枪手。用他的话说,“那时,五公里越野是每天的热身动作,天天真枪实弹的训练,作为军人的存在感太强了!”
后来陈家峰来到了八连,被分配到电源专业。值班时,一坐大半天,没了演兵场上的生龙活虎;维修时,一干满手油,少了子弹出膛的快意。“这哪像当兵的!”心里不是滋味儿的小陈,在值班和训练中逐渐消极起来。
八连干部骨干对陈家峰一次次进行耐心开导,终于使他明白了“只要真练肯干,在任何岗位上都能成才”的道理。从此,陈家峰解开了心结,立足岗位真学实练,先后连续2年在全团比武中勇夺金牌,并顺利提干。如今,他已成长为八连的一名骨干站长。
建连44年,八连有41人提干,93人复转到地方后走上处以上领导岗位,成功创业并向连队报喜的更是数也数不过来。
银线连接雄师劲旅,电波飞向大地长空。在一次次改革大考中,一代代八连官兵不断书写精彩、创造辉煌。近年来,连队年均化解各类线路隐患60余处,受领全军大型演习、军委首长下部队检查等重大通信保障任务20余次,完成设备扩容、线路改迁等大项工程建设任务10余项,均无一差错,赢得“利刃尖刀”赞誉。
更新的是装备,升级的是能力
“两天内将所有用户调通!”11年前的元旦刚过,八连的程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新数据看不懂,新操作不熟悉,这时上级又下达了命令。
时任连长高鹏和指导员毛树良亲自上手,带领连队官兵集智攻关。可是,重重困难如座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苦苦奋战6个小时,连一个用户也没有开通。
怎么办?只好兵分两路:指导员带一名骨干连夜驱车前往技术人员家中,硬着头皮敲开了门;连长带人按照说明书,一个个比对记录数据,一次次想方设法调试设备。
终于,在凌晨2点半时调通了第一个用户。顾不上兴奋和调整,大家一鼓作气,连续作业16个小时,最终调通了其余所有用户,比上级要求的时间快了一倍。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虽然在“救兵”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但八连党支部“一班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考虑更多的是采取超前筹划,内外合力,使官兵素质与部队转型实现“同频共振”。
为实现人才与新装备的快速“对接”,他们针对新装备更新换代加快、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专业骨干难保留等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订单培养”,坚持从长远考虑,从源头抓起,从新兵、排长培养,创新理论先行、实装操作、考核强化的模式,“化物”与“化人”并举,从“突击式”走向常态化,为作战保障能力增长方式转变装上了一个个功效巨大的“马达”。
2014年3月,时任连队外线分队长的四级军士长刘长何,在团里比武竞赛光缆接续专业中实现三连冠,接续成绩打破了军区纪录。可他并未就此停住创新的步伐,随后他又在热缩管、喉箍等4个环节操作上进行技术改造,加上平日的不断苦练,一举将用时缩短了150秒!他说:“抢通快一秒,就离打赢更近一步。”
眼光有多远,人才的前景就有多广阔。这些年,他们先后经历21次装备换代,每次都预先培养出一批小专家、小能人“领跑”,缩短新装备训练磨合周期半年以上,152名官兵在各项任务中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改变的是名称,永葆的是本色
早春三月的一天,一私营企业使用挖掘机在国防光缆旁大肆施工,八连正在巡线的列兵覃德访发现后立即大声喝止。
然而,身着迷彩、满身是土、脸上还挂着稚嫩的小覃不但没有喝住对方,老板反以裁军为引子,企图用钞票买通小覃。
“少来这一套!这里绝对不能挖,我听班长的,班长听党的!”覃德访说,“你要继续挖,除非让挖掘机从我身上压过去。”
“你不怕他们真轧过去吗?”保住光缆后,班长问他。小覃说:“这跟打仗一样,当兵的哪能害怕呢!”
斗转星移,血脉赓续。44年来,虽然多次整编减员、移防搬迁、名称改变,但八连始终以好作风好传统经受住了一次次历史考验,做到关键时刻不惜命,平时工作不惜身,成为敢打敢拼的开路先锋。
1975年,海城发生特大地震,老百姓都拼命跑往安全地带,八连官兵却连夜顶着风雪进行抢通。他们借着手电筒微弱的亮光,冒着生命危险过冰河、翻高山,扒废墟、爬线杆……在线路上一截截寻找断点,一段段修复抢通,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徒步30多公里,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为灾区人民架起一条生命线。时任国家总理周恩来心系灾民,通过军线将电话打到了海城站机房,第一时间了解到海城地震后的相关情况,并对站内通信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当听到周总理的那一句“你们辛苦了”时,在场的官兵们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闻战则喜,攻坚必克。在一次次锤炼中,八连形成了“敢打头阵、敢于拼搏、敢于超越”的连魂。
2008年冬天,时任连队外线分队长、上士刘长何带队执行光缆割接任务。到达现场后,发现割接点恰好在一条已经冰冻的河中,现想办法肯定来不及。
见此情景,刘长何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义无反顾地跳入零下13摄氏度的冰水中,一干就是20多分钟。上岸时,浑身上下早已失去知觉,裤管被冻成了冰柱,从此落下了风湿病。
“战场需要不畏死的冲锋,更需要有打得赢的管用招法。”每当有人问起此事,刘长何不是“回头看”,而是多了一些“向前看”,滔滔不绝地讲起连队官兵近年开创的一个又一个“先例”。
2015年初,团队聚焦联合作战体制改革给通信保障提出的“联训联保”新课题,作出对机房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定,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任务十分艰巨,谁第一个“吃螃蟹”?八连主动请缨:“我们先来!”
连队官兵迎着困难上,瞄准领先干,仅用半年时间,就对鞍山站的现有通信设施进行20余次信息技术改造,测量数据5000余组,制作数据手册30余份,通过统一信息编码、统一接口标准、统一交换格式等方法,建起上下联通、三军联通、军地联通的保障网,并探索出一系列先进的保障方法,率先迈出“一线联三军,一键达末端”的通信保障新要求,实现联合通信保障从“连心”到“联芯”的历史性跨越。
这就是新时代的八连官兵,敢打头阵,勇于超越,本色不改。
短评
唱响新时代改革强军之歌
□ 徐旭
改革强军,奋楫中流。组建于44年前的北部战区某通信团三营八连,历经7次军队改革、6次重组整编、4易连队名称,面对改革强军的召唤,一茬茬官兵闻鼓向前、勇打头阵、做先锋,勇抓机遇、乘势而上、持续发力,跑好历史接力赛中自己这一棒,不断在新起点上做出新贡献、展现新风貌、屡立新功勋,凭借前瞻性的改革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改革强军先行者,写下改革者的执着与信仰。
改革为了强军,强军依靠官兵。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离不开基层部队广大官兵的主力军作用。八连聚焦点、治痛点、克难点,努力把“期望值”转化为“获得感”启示我们,改革强军战略不仅呈现在书本上、课堂里,也呈现在演训场、值班室、修理工间,才会充满亲和力,提升信心;不仅化入到官兵的骨髓之中,也成为价值追求和风气风尚时,才能给人以盼头,让人尝甜头,坚决执行有劲头,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个国家,唯有变革图强方能迸发前进力量;一支军队,唯有勇于自新方能赢得制胜先机。在八连的建设发展历程中,改革是动力源,创新是加速器,既有一以贯之的历史传承,又有守正出新的时代创造,始终充满蓬勃朝气,彰显了改革强军战略的价值与力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只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使向改革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蔚为风尚,我们就能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把战略设计变成制度机制,将规划蓝图变成强军现实,从改革走向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