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5月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周刊 探索 “掌上微课堂”送教下乡 经营现代农业园发达国家各有法宝 反恐女警遇见帅小伙 转型升级 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农情快递 头茬西瓜上市了 治理修复并举 守护一湖清水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理修复并举 守护一湖清水

□ 邱海鹰 康建林

近日,四川省华蓥市天池镇仁和村三组村民邓兴东如往常一样,晩饭后又来到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天池湖边散步。

和几年前相比,天池湖两侧已经栽植了近两万株柳树、香樟、李子树等,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邓兴东很欣慰,他说:“天池湖的变化太大了,这样才配得上川东第一高山湖泊的美称嘛。”

邓兴东所说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华蓥市大力整治天池湖的结果。

铁拳治污,还天池湖一片清澈

“以前一看就像‘茶叶水’,不说洗菜吃喝,连浇菜洗手都不敢。”天池镇仁和村村民刘兴国说。刘兴国是老天池人,今年56岁,据他回忆,2013年之前,上游的煤矿和养殖场污水直排,一些村民也不讲卫生,什么垃圾都倒入天池湖中……

“看到天池湖被污染,老百姓非常痛心。”天池镇镇长黄鹏飞说,2012年,天池湖治理攻坚战正式打响,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上游的两家煤矿已关停一家,另一家也正在转型。同时,天池湖畜禽专项治理工作也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周边22家养殖场(户)已关停搬迁。

201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天池湖成为华蓥城区10万余人的主要饮用水源。此后,如同与污染赛跑,天池湖治污的步伐加快。为有效解决污水直排问题,华蓥市投资6600余万元,建设占地12亩的污水处理厂。据了解,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3000吨,目前一期已全部建成,二期污水管网正在规划设计,全部建成后可实现污水生态处理、循环再利用,能满足天池镇两万多居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生活垃圾源头也得到管控,天池镇实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并组织人员定期对湖面垃圾进行打捞。该镇在天池湖沿线的6个村修建了48处垃圾房,设置43处垃圾箱,购置2辆垃圾车转运全镇垃圾。2015年,天池湖水质终于达到了Ⅰ类标准。

持续修复,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今年52岁的天池镇伍家坳村四组村民刘友文,是天池镇聘请的20余名协管员之一,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视伍家坳村有无村民乱倒垃圾,负责看管该村范围内的天池湖沿线是否有人下湖游泳。

“天池湖治理几年了,现在村民都比较自觉,会把垃圾放入垃圾箱内。”刘友文说,伴随着天池湖治理的不断深入,村民也渐渐培养起了守护天池湖的意识,“游人下河洗澡,本地人都会去劝。”刘友文说。

除了劝阻游客和村民,天池镇还建立了“红黑榜”制度,让村民互相监督,养成良好习惯。

“要打造秀美天池,光治理还不行。”天池镇党委书记熊国军告诉笔者,在治理的同时,还尝试天池湖辐射区生态补偿,近年来,该镇加大投入,在天池湖沿线栽植柳树12000 株、香樟 600亩、红枫500亩。“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增加天池湖周边植被覆盖率,增加天池湖自我进化能力的同时,考虑旅游和产业问题,将三者有机结合。”

“要调整畸形发展的经济结构,摆脱资源路径依赖,化解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压力,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探索新路。”华蓥市相关负责人说,必须实现产业转型,才是治理之本。

“是不是达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是不是感到幸福,不能只看物质财富,还要看精神财富、看生态居住环境和健康水平。”华蓥市委书记肖伟华表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脱贫致富、后发赶超的科学发展道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