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女性对身体的美化和修饰不仅仅是纯粹意义上对于美的追求,而是受到各种文化力量的建构。因此,只有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效途径打破原有的性别权力格局,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身体解放。
■ 双晓爱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整容服务消费群体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族群加入了整容行列,尤金妮亚·古以美国的亚裔妇女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整容背后的文化和机制力量,写作了《种族特征的医学化》一文,并被收录进罗斯·维兹编写的《妇女身体的政治:性特质、外貌与行为》一书中。
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美国亚裔妇女决定接受整容手术的目的,是试图避免持续存在的种族偏见,并且想要摆脱种族偏见衍生出的种族刻板印象(小而狭窄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和一些被认为是“负面的”行为特征(比如被动、迟钝、不善交际等)。作者认为:“少数族群会内化一个由主导文化的种族意识形态生产的身体形象”“身体的残损与装饰是一种符号媒介,最直接、最具体地关注个人作为社会行动者或文化主体的建构”。
“被文化建构的身体”是本文的核心观点。布迪厄认为是文化“制造了身体”(made body)。身体的表征意义是要与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如果不能被接受或认同,身体就需要受到规训和塑造。作者的研究对象“亚裔妇女”群体所表现的对美国人固定特征“双眼皮”“高鼻梁”的热衷并且愿意接受整容手术,正表明文化对于身体的强大规训作用。对于当事人而言,接受整容手术最合理的解释是“希望新面孔能帮助到她们”并且“呈现作为女人的最佳状态”,以期获得“符号资本”;而事实上这是一种“规训”实践,是一种双重遭遇,“这种实践既符合了父权制对于女性气质的定义,又符合了白种人的美貌标准”。可以这么说,实现美学目的的过程本质上是实践主体参与社会文化建构的共谋过程。为此,尤金妮亚·古分析了多重文化对身体的控制。
一是种族中心主义文化对身体的控制
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尽管种族歧视时代已经逝去,但其影响一直延续,种族中心主义色彩强烈。种族意识形态传递了一个信息:遗传的身体特征与负面的性格特征紧密相关,种族文化衍生出的种族刻板印象,把固有的文化标准或者价值观强加给少数族群而产生了“月晕效应”:当看到对方的某一特质、行为就会联想到一整套的相关特质。因此,对于亚裔妇女而言,接受整容手术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美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更容易被社会接纳。
作者也提到了存在的另一种声音:“一些亚裔美国妇女没有选择整容手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新近获得的、作为妇女和种族上的少数人的权力。”由此看来,妇女其实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要进行整容手术,但多数亚裔妇女选择了主动迎合、主动向种族刻板印象妥协;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可能就是亚裔妇女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也进行了对种族文化所界定的身体规范的抗议,当抗议行为遇到阻碍时,她们非但没有打破种族中心文化对身体的枷锁,反而把自身给击败了。
二是医学知识和文化对亚裔妇女进行“精巧的内部殖民”
按照福柯的观点,知识是以话语形式表现和展开的,人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存在,人的存在展开为种种经验活动,并且折射出各种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沿袭这种认识,作者认为,医学知识多具有科学理性和技术效力的特质,从而让医学知识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支配着亚裔妇女接受整容手术。医学技术运用一套科学话语,从技术层面上建构了一套美学标准,人本身被技术所绑架。医学知识对接受整容手术的亚裔妇女进行了“精巧的内部殖民”,医生所构建的科学理论为亚裔女性接受整容手术提供了合理性和必要性依据。
三是男性文化对身体的控制
作者的研究对象是亚裔女性,整篇文章中虽然没有出现男性的身影,但男性的隐去并不意味着男性文化没有作用于亚裔女性的行为选择。对于“亚洲人”的刻板形象,不仅仅是对于亚裔女性,也包括亚裔男性,但整容手术却在亚裔女性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对亚洲男性却表现出相对的包容(至少问题没有像女性一样凸显)。从这一点上来看,同为亚洲人,在美国的亚裔女性比亚裔男性遭受着更为严格的规训。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亚裔男性鲜有从亚洲族群的角度来维护或争取亚裔女性应有的社会权利,反而成了美国主流性别文化的“帮凶”,因而亚裔女性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在男性的凝视下生活,对社会秩序来说就是有价值的陌生人。
四是消费文化对身体的控制
在消费社会中,无穷无尽的商品充斥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消费文化从使用价值消费向符号形象消费转变,在生产领域,生产商们不再是满足于对商品的质地材料的追求,而转向了利用媒体、广告等对商品进行形象包装,以诱惑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从而提升消费生产力。
作者认为,亚裔女性的身体也作为生产资料进入了生产领域,整形医生作为生产者通过拉“双眼皮”、垫“高鼻梁”等医学技术对身体进行再生产,生产出符合社会规范的“亚洲人”的产品形象。生产者(整形医生)控制着“商品生产的过程”,女性的身体被异化为生产资料,除却生产出的产品能满足社会对所谓美的符号价值的追求之外,更大程度上也提升了社会生产力,身体成为可以带来利润的商品。然而需要关注到的是,女性主体的声音极其微弱甚至被淹没。
整篇文章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美国社会,存在着少数族裔或者亚裔美国妇女在遭受社会的种族偏见。亚裔妇女受到多重文化的控制,存在随波逐流向主流文化形象靠拢、缺乏身份认同、主体性被消解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社会,文化对身体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直到今天,文化之于身体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社会,一些以“身体”为消费对象的社会现象屡见不鲜,锁骨放硬币、A4腰等引发了诸多爱美女性的效仿,越来越多的整容医院悄然而至并受到热烈追捧。女性的身体作为一种物质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以身体为关注对象本无可厚非,对美的追求亦属应然之举。然而事实上,女性对身体的美化和修饰往往不仅仅是纯粹意义上对于美的追求,而是受到各种文化力量的建构,在男性文化的背景下,女性无法找到身份认同,只能通过更有技巧地书写自身以获得身份认同和社会接纳,其核心点就是女性的自我认知的偏差,也即女性主体性的缺失。笔者认为,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有效途径打破原有的性别权力格局,改变原来的性别权力关系,营造更为平等和谐的性别文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身体解放。
(作者为云南师范大学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