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未都
北京的春天总是让人喜忧参半,沉闷了一冬的景象终于等到了新绿,告知人们真正的新年已经来到;与此同时的春风,裹挟着蒙古高原细腻的黄沙,让人鼻腔感到略微的呛,能嗅到一股淡淡的土腥味。
多年以来,北京人已习惯了好与坏一同到来,较之四季,春天只是开始,如果人生只有一年,这春天断然珍贵,断然显得价值非凡,播种,萌芽,生长,最后成熟,让一年成为一生,让一生成为永远。可惜,这春天周而复始,没有进步,也无改观,新绿伴随沙尘,让绿色完全没有了诱惑。
真不知古人是怎么度过的。也许古代的北方人从未见过江南的春天,不知江南的绿是多层次的,从浅到深,从嫩到老。“芳林新叶催陈叶”,幼时读刘禹锡此诗不解物候意象,北方秃秃的树枝上哪来的陈叶?新叶如何被催发的?但下一句就特别容易理解并让人喜欢:“流水前波让后波。”
有一年去苏州正值春天,清晨从屋内走出,抬头一望,方见满树枝杈之中滋出新绿,与老叶相映成趣,人近壮年才勉强理解的刘禹锡的诗意;老叶在温暖的南方扒在枝头之顽强,是因为南方的冬季没有北方凛冽的寒风,没有北方的三九隆冬,即便随寒流降温,还是留有余地,让老叶们能吮吸秋冬剩余的养分;而新叶嫩而透明,赶上倒春寒时长不能长,停不能停,只好耐心等待和煦的春风。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写得精彩啊,可惜只是写了南方,他是不知北方春枝的,北方的春枝想冒出新绿,一定要忍受漫长的冬季,就像我们观复博物馆墙上的爬墙虎,难看了整整一冬,终于开始绽出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