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子
据媒体日前报道,英国广告监管单位认为意大利时尚奢侈品品牌古驰去年底推出新广告照片中的模特身材过于消瘦,看来很不健康,下令禁止古驰再刊登这张广告。广告标准管理局指出,照片中的女模特儿身体躯干及手臂过细,与她的下半身及头部比例不对称,“模特儿脸部的表情阴沉,脸上的妆容阴暗,特别是眼睛四周,使她看起来很憔悴”。基于这些理由,广告标准管理局认为这名女模特儿削瘦模样很不健康,制作这个广告也很不负责任,除非广告进行修改,否则不得再刊登使用。
这张被英国“广告标准管理局”点名批评的照片是刊登在英国《泰晤士报》网站的一个系列广告中的一张,女模特后背倾靠墙壁,左肩背着红色新款肩包。她的人比她挎的包厚不了多少,所谓的“纸片人”大概就是这般模样吧。用文字造一个“纸片人”的概念很容易,但要用一个真人来演绎“纸片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体是立体的。但不知从何时起,极瘦的“纸片人”似乎成了时尚界的新宠。时尚要不断标新立异才能持续地吸引眼球,当真正的艺术灵感已尽,一些极端之举便打着时尚的标牌走上了舞台。但舞台是需要观众的,观众是会被耳濡目染地。所以,随着时尚界的“极瘦”之风越来越盛行,它也受到了越来越强烈的批评。当批评不足以使得时尚停下它的“极瘦”之脚步时,不少国家的监管部门开始出手,拿出了有作为之举。
这不是英国有关部门的首次出手,2011年7月,英国广告标准局发布了一条禁令,剑指法国某化妆品巨头旗下的两条平面广告,理由是这两条广告在后期制作时有意美化模特,误导消费者。英国广告标准局说,该品牌不能证明在杂志上刊登的这两条广告准确表现了产品的效果,“我们接受广告使用数字处理技术,但应该以真实方式呈现,”“在这两条广告中,我们不满意(有关)后期制作技术没有夸张产品功效这一说法。”有评论认为,“这则禁令不仅是对用技术制造的虚假之美的否定,更是对以虚假之美标榜产品之真的惩罚。这种欺骗与商业欺骗本质上并无二致。”不滥用数码技术打造所谓“完美”身材或形象,不误导夸张产品效果,不过度推崇以瘦为美,不物化身体,欧洲的一些大型化妆品公司已为广告和营销自律做出集体承诺。2012年6月,由17个跨国公司和28个全国型协会组成的“欧洲化妆品——个人护理协会”制定了一组自律规范,目的是回应消费者对化妆品广告负面影响的担忧,以诚实、正直、尊重与多元的基准,为化妆品业在广告和营销中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标准和具体建议。
过度有意美化模特,误导消费者要被禁止;使用过瘦模特或是制作过瘦模特形象也是不负责任,也当被禁止。2015年12月,法国通过立法,规定过瘦的模特儿必须取得医师证明,确认健康无虞,才可以上岗。违者最高入狱6个月以及罚款7.5万欧元。此外,规定杂志若以电脑技术修改模特儿的体态,让身形更纤细或更丰满,就须在照片旁标明“经修改”的字眼。原先的草案系以BMI为指标,但引起时尚界反弹,最后国会议员认为,应由医师根据个别模特的年龄、性别、身形等条件判断他们是否过瘦。据悉,2012年3月,以色列正式通过法律禁止体重过轻的模特出现在广告中,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抵制“过瘦”模特的国家。此外,西班牙、意大利、巴西、智利等国家的时尚界也都制定了限制模特体型的规定。这些新规并非空穴来风,无事生非,而是来源于时尚史上一个个过瘦模特走上病态甚至是死亡之路的血泪教训。当然,受“极瘦”之“美”诱惑而走上血泪难归路的,不只是模特本身,还有时尚的受众——更广大的公众人群,尤其是爱美心切的青少年。对于此次“古驰新广告模特被批太瘦”,一位16岁女孩的妈妈就表示,古驰广告里的模特儿都太瘦了,她可不希望女儿看到这些广告后认为模特的身材是正常的,因为瘦成这个样子根本就不正常。
对于广告标准管理局的批评,古驰表示,照片中的模特儿并没有“瘦得不健康”,而是结实和清瘦,因为在广告照片里她身上没有任何一处的骨头被看见,她的化妆是自然呈现而非浓妆艳抹,现场灯光也强调要呈现温暖的感觉,她的衣服没有不当暴露。但显然古驰的这番表示没能有效说服英国广告监管单位认同其过瘦模特的健康性。这项广告禁令也引发了讨论,有网友称:“有不健康的消瘦,那不健康肥胖的模特儿又怎么说?胖模特就被鼓励为是有勇气,这算哪门子的逻辑”。其实,“不健康的消瘦”与“不健康肥胖”同属“不健康”,而时下偶尔可见的“胖模特被鼓励为是有勇气”即使是作为对“不健康消瘦”的一种心理反弹,同样也是不应当受到鼓励的。在极瘦之“美”甚嚣尘上的时尚概念中,极胖之“美”尚难以大行其道,所以,尚未见到对其明令禁止。虽然,他们也应当多听听医生和健身教练关于健康和健身的意见,别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极瘦不美并不就意味着极胖是美的。健康不存,美将焉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