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宋利彩
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视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十六章规定,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公平参与并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明确保障儿童权益的政府责任
“‘坚持儿童优先’原则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基本原则。但这只涉及部分政府部门,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明确了‘儿童优先原则’,这非常重要,因为是国家整体的行动纲要,涉及所有的政府部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涛说。
陈涛进一步解释说,实际上,国际社会在做儿童工作中,越来越强调,儿童工作不只是基于社会发展水平或者政府的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可以有选择地去做,更多的是从权利界定的角度出发,儿童工作对儿童来讲是权利,对社会或者政府来说是义务。
因此,“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这样的思路,即首先确定了儿童这一群体的权益,然后从实现权益的角度部署具体工作。
“如果确定了儿童权利,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儿童工作,对于政府和社会就是一种义务,不是随意的,而是带有确定性的。我们做的工作是基于儿童的权利,做好是我们的义务,做不好就是失职。儿童工作的全部可以概括为儿童权益的保护。”陈涛说。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雪梅说:“‘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从理念上更加体现了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明确实施儿童发展纲要,强化未成年人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的依法保障和社会责任,体现了未成年人权利为本,突出了儿童纲要的重要性,有利于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陈涛认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怎么对待孩子是自己的家事,因此容易滋生各种各样对儿童的伤害。
“所以我们要非常慎重地处理儿童监护权的问题,既能够克服原来认识中的不足,又不能一下子走到一个极端,要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恰如其分地处理孩子监护权的问题,避免对孩子和对家庭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规划纲要提到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非常重要。”陈涛说。
社区为未成年人关爱社会网络提供基础支撑
在陈涛看来,“十三五”规划纲要另外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地方在于提出,“构建未成年人关爱社会网络,健全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体系。”
“社会关爱网络是整体性的,涉及不同层次和政府部门,甚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需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陈涛说,但未成年人关爱社会网络的基础支撑是在社区层面。
儿童——特别是没有进入学龄阶段的孩子,大部分时间、主要的日常生活都在社区中发生,只有社区能够及时地给予孩子们相应的关爱支持,才能够使社会关爱网络有效运转,如果缺少了社区层面的支撑,即使社会关爱网络构建得再完美,也很难完全落实。
事实上,这些年,不管是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还是妇联组织以及其他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公益机构,都在不断尝试从社区层面构建儿童保护和服务体系,如建设儿童之家,在社区层面为儿童保护提供一些预防性和基础性的服务,帮助发现需要其他措施干预的侵害儿童权益的情况。
“通过儿童之家,如果发现有某个孩子有遭受暴力侵害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但如果没有社区层面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并进行报告,一些协调机制就难以对家庭进行帮扶。所以,社区是支撑社会关爱网络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一步。”陈涛说。
“目前,未成年人社会关爱网络体系的雏形已经出来,但有些认识需要进一步厘清,有些要求今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加强。”陈涛说,规划纲要没有明确提出建设儿童之家,下一步,有关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总结儿童之家等类似的儿童服务设施建设和相应的人员机制的经验和成效,可以明确提出社区儿童服务设施建设,政府给予相应的投入,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结合,更好地实现保护儿童权益的目标。
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有望根本解决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日前,经国务院同意,由民政部牵头的27个部门建立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正式确立,以协调统筹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并召开首次部际联席会议。
“规划纲要并没有直接提到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但其提到的多项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都有助于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问题。”陈涛说,“因为儿童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就会跟一些制度的因素关联在一起,比如户籍制度,导致了流动儿童家庭的不利处境,而这种不利处境反过来就会影响到儿童本身的权利的实现,甚至伤害到儿童的生存权。”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全面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无疑将极大推动解决留守、流动儿童的问题,为所有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将规划的目标与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同步实现,加大宣传和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转变民众传统观念,同时转变政府观念,保证政府的主体责任,基层部门的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落实政策。国家也要进一步将儿童工作社会化,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支持相关社会组织从事孩子照管、家庭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关爱、权益保护、不良行为预防矫治等面向儿童的专业服务。”张雪梅说。
“我们的愿景”——
彭立扬:“我今年8岁,家住甘肃省环县曲子镇宋家塬村,上小学一年级。我的爸爸在四川广安市当保安,妈妈在超市当营业员,他们每年春节才能回家一次。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身体很不好。我想在阳光下快乐地生活,也想有人明白我心里的忧伤,我最怕生病时身边没有妈妈,害怕在节日里仍然孤孤单单。我希望更多的叔叔阿姨关心像我这样的孩子,也希望能天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他们挣钱,我上学,一家人幸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