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晓峰
红河漂流是国家级4A景区,抚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试点项目之一。经过12年的发展探索,红河漂流已经成为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休闲旅游项目、辽宁省抚顺市旅游产业龙头企业、清原县的重要支柱型企业。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河漂流公司正被沉重的债务负担所困扰,5年来数次游走在破产的边缘。
近日,红河漂流公司重新梳理12年收支总体情况,个中原因得以明晰。
工匠精神支撑红河历久弥新
作为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贫困县城中的一家旅游企业,红河漂流运营12年来,接待总人数304.5449万人,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达3.2亿元,实现现金净流入1.39亿元。可以说,红河漂流是一家非常有经济发展前途、运营健康的旅游企业。
与此同时,红河漂流还带动周边县域经济飞速发展。据2012年清原县人大调研数据显示,红河漂流项目成立的前8年时间里,全县餐饮工商户增加9倍;漂流沿线三个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76%;第三产业税收增长10.2倍;全县每年漂流季有1.2万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占清原城镇人口的12%。
抚顺市委的调研报告认为,以红河漂流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集群正在初步形成。
回顾成绩,红河人清楚地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12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12年来,景区除支付运营费用、购置设备、水毁重建等必要固定支出外,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15亿,用于保障游客安全与运营秩序;先后投入6100万宣传费用,占营业总收入的20%;直接投入环保资金1857万,占景区营业收入的10%;仅是为了保护环境而禁用洗发膏、肥皂等化学洗剂一项,就直接减少收入900万元。
目前,景区客源以辽吉两省为主,远及黑龙江、内蒙古、京津冀及部分中原省份,全国各地600余家旅行社与景区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到2015年,漂流河道激流已经由原有的6处增至20多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和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作为辽宁省旅游行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红河形成了拥有83个工种的完整流程、标准及考核制度,数百名来自农村的“泥腿子”员工,已逐步变成一支“正规军”。
债务负担拖累红河深陷困境
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一样,红河的正面是欣欣向荣的欢乐场面,背面却是游客们所不知道的沉重债务压力,甚至逼迫景区5年来数次游走在破产的边缘。
债从何来?
据统计,12年间,为打造红河漂流项目,漂流公司先后累计投入资金76554万元,包括股东注资8248万元、门票收入32028万元、中央预算拨款及政策补贴及土地整理返投款等5308万元、政府借款6129万元、银行贷款16400万元、民间借款6192万元、社会单位应付款2238万元。
其中,2010年—2015年间,公司按接待30万游客的正常接待量推算,平均每年列支建设利息1500万元,折旧及摊销费用1200万元,年度财务计划为亏损千万。再加上期间遭遇两场洪灾,核销资产损失3325.01万元。截至2015年末,公司负债率已达94.45%。
是不是自身经营出了问题?
数据显示,2004年—2009年六年间,红河盈利共计7059万元,生产成本仅占35.87%。而从2010年-2015年末的财务数据显示,六年间亏损共计12658万元,其中仅财务费用支出一项就高达8204万元,包括银行贷款利息及民间借款利息。可见,这一阶段并不是在企业自身的日常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的问题。
为何会产生如此高额的利息?这还要从红河几年来发展中遇到的变故说起。
企业12年间营业收入为3.2亿,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向政府缴纳的税费、支付的利润分成、为政府垫付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代政府垫付的建设借款利息,以及水灾后代为政府复建的水毁道路、漂流河道的清淤修复等一系列支出,费用总计高达2.66亿元。
此外,12年间,地方政府共收取漂流公司缴纳的各项税费总计7579万元。2009年,地方政府一次性从漂流公司拿走利润分成1362万元。2010年和2013年两场洪灾,使企业两度面临灭顶之灾,特别是2013年特大洪灾后,身兼地方执政者和红河漂流项目合作者双重身份的清原县政府,仅在灾后向景区拨付了30吨柴油。
“掌门人”倾家舍命力保红河
2011年末,受政府长期占用企业资金影响,高额的财务利息使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99%。红河面临破产境地。
11月29日,总经理杨德全前往北京,找股东召开股东会议,协商增资扩股事宜,所有股东均表示不再向公司注资。
为了保住红河漂流,杨德全毅然凭借个人信誉筹集资金向公司注资7748万元。此后,抚顺银行又为企业贷款4000万元,把企业从濒临破产的生死线上挽救回来。
企业保住了,红河的品牌保住了。杨德全虽然股比变为94.48%,但同时也需要按股比承担6488万元的债务。加上漂流公司当时的1.6亿元负债,杨德全累计负债近2.2亿元。
有人给杨德全算了一笔账。按照每年景区接待60万人次的经营收入标准计算,还清全部债务需要4年。债务还清后,还需要弥补企业亏损。亏损弥补后,杨德全才可以通过利润分配,用来偿还自己因为注资7748万元所欠下的7000万元的个人债务。
等到以上“三步走”全都完成后,杨德全才算是完全卸下了债务包袱,才能从投资经营红河漂流中获得个人收益。
至于这一天何日能够到来,杨德全坦言,“我没考虑过,只要红河存在,只要对周边百姓有帮助,我这么做就值了。”
庞大的债务压身,巨大规模的景区运营,让杨德全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更透支了本就不太健康的身体。12年间,杨德全经历了四次大手术,与死神四次擦肩而过,目前仍在不断接受治疗。
“如果红河品牌倒了,其产生的后续影响,远远不是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问题。”杨德全说,如果红河倒下了,银行及民间债务无法偿还,这是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数百上千人失去了就业机会,地方经济失去了重要税源,经济活力将更受打击。
“我不希望看到这一幕,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保住红河。”杨德全说,红河品牌得以保存,将为清原县今后走出一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之路,为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巨大的市场机遇和平台,也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提供有力佐证。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东北大的经济环境下,红河漂流发展模式可以总结为一种路径参考工具,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树立可以推广的示范样本,尤其是重点扶持旅游产业方式方法上,为决策层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