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高峰
“有这么多姐妹帮着我,感觉力量大了,工作更有信心!”2015年12月,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乡龙甲村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龙甲村第一届妇联领导班子,当选妇联主席的简银春很激动。
大会还选举产生妇联副主席4人、委员6人,人员组成覆盖了龙甲村8个自然屯。简银春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之前她虽然是龙甲村妇代会主任,单靠一个人开展工作还是比较难,“缺少帮手,有时动员村里妇女搞活动要费很大劲。”
“会改联”后气象大不同,今年1月,她们召开了第二次执委会,对今年的妇联工作做出安排,11位执委积极表态,要力所能及为村里的妇女姐妹服务,带头创建“巾帼生态示范村”。
加上“妇女之家”的59位巾帼志愿者,龙甲村妇女组织“羽翼丰满”。“这正是我们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只有壮大基层妇女骨干力量,才能更好推动发展。”广西妇联组织部长陈庆晖说。
据中国妇女报记者了解,目前广西大部分村(社区)妇联组织是妇代会模式,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区域妇女的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传统的村(社区)妇代会组织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要求和不同妇女群体的需求,特别是一些地方在经济合作组织、村办企业建立了妇女组织,与村(社区)妇代会在组织关系上未理顺,不利于组织协调和开展工作。”陈庆晖表示,“会改联”可以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更广泛领域,也有利于团结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妇女需求。
2015年12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村(社区)妇联改建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全区有条件的村(社区)开展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同时,向14个市下拨妇代会改建妇联试点工作经费。
作为首批试点之一,龙甲村率先完成改建。中国妇女报记者看到,完成改建的村(社区)妇联设主席1名,由村(社区)“两委”中女性成员担任,副主席设3~5人(专兼职),执委9~20人。这意味着基层妇联组织增加了4倍工作力量,吸纳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公益事业热心人、“两新组织”女性负责人、巾帼志愿者进入基层妇联组织,突破了原来妇代会只有妇代会主任做事的局面,极大地发挥了“联”字效应,拓展了妇联组织的覆盖面。
改建中,各地试点精心谋划,在参加自治区妇联相关培训后就改建时间安排、实施步骤、选举流程、日程安排、职数分配等迅速做出工作部署。各县区妇联主动争取领导支持,制定实施方案,并以当地党委名义发文开展改建工作,做到谋划及时、精准。
目前,全区已完成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的村(社区)共92个,基层妇联新增238名兼职副主席和2000多名执委。试点村(社区)改建后,马上组织新当选的妇联主席、执委及当地巾帼志愿者、女子联防队队员等参加培训。通过精准的培训,引导妇女人才主动参与“妇女之家”管理等工作,构建“妇干+执委+志愿者”的“妇女之家”社会化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