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丁秀伟
□ 徐慧玲
2015年12月29日,上海市金汇镇泰日居委成为奉贤区甚至是上海首家由村(居)妇代会更名的村(居)妇联,这是上海市妇联群团工作改革的大动作。退休女教师姚棣英当选为新一届泰日居委妇联副主席。按照《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要进一步夯实基层妇联组织,广泛吸纳在妇女群众中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妇女代表,将村(居)妇代会更名村(居)妇联,并确保村(居)妇联执委不少于15人。
此前,中共上海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全面部署了群团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市工会、共青团、妇联公布改革实施方案,三份改革方案都提出要改变目前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倒金字塔架构,推动领导机关扁平化,简单说来就是精简领导干部,充实扩大基层。目前上海市群团改革在进行中,为何要进行群团改革?群团改革改什么?群团改革要避免什么问题?上海已出台的群团改革有何亮点?还有哪些短板?怎么补?群团改革最终要达到什么设想?近日,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长忠副教授。
① 中国妇女报记者:为何要进行群团改革?
郑长忠:加强与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党的群团组织改革的成功实现,将有效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同时也将为进一步全面创新党的建设提供改革经验。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以及网络社会到来,社会主体性与多样性进一步加强,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命题被提出,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内在要求群团组织,必须充分开发其联系群众的体制性组织载体的功能,这就要求,群团组织必须克服其“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与娱乐化”的倾向,推动其组织形态全面创新,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全面回归党的群团组织特性,提升其联系与服务群众的能力。
② 中国妇女报记者:群团改革改什么?
郑长忠:1.打破现有的体制,倚靠政党层面的力量打破群团自身无法做到的体制改革,突破传统体制与固化制度,去机关化、行政化,回归党的群团组织特性,增强组织整合能力。
2.打破公务员制度的局限,实行人才遴选制。
长期以来,制度化吸纳的对象更多是精英人士,实行干部的减上补下,改革可以吸纳社会上有才干、贴近群众的人才进入管理队伍。
3.改革财政制度,实行弹性的财政制度,要根据群团工作特点以及这次改革要求进行创新,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配合其他改革方案提升党的群团组织信心,增强组织创新能力。
4.调整工作时间,使群团的工作时间适应服务对象的时间。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还用以前的上班时间应对群众的服务需求。
5.工青妇整体的改革要求之后,妇联下一步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改革内部的服务机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带来的挑战。
③ 中国妇女报记者:上海已出台的群团改革有何亮点?
郑长忠:第一,在制度上,力求打破体制性区隔。
一是打破旧的制度限制,在干部选拔上,探索群团组织干部建设模式,突破传统干部与公务员选拔与管理模式,在选拔任用上、职务与级别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二是打破体制内外区隔,让社会组织负责人等所谓体制外人员可以兼任群团组织领导以及工作人员。三是打破机关人员管理模式,让志愿者参与机关工作。四是强化自下而上的工作任务、工作项目形成机制和工作评价机制,让群众以及各类社会力量参与。
第二,在主体上,力求整合社会力量。
随着社会结构多样化,并且社会成员的单位化、原子化与自组织化并存的现象出现,社会主体性大大增强,因此,能否有效吸纳这些发展了的社会力量以及差异化吸纳与服务这些对象就成为政治建设重点之一。这次群团改革就是力求用组织方式来最大化实现吸纳的目的,从上海市群团组织改革试点方案中,我们看到,各级群团组织领导班子,各级常委会、委员会以及代表大会的成员,都扩大了基层代表比例,并且还专门提到要将一定比例给社会组织,机关人员中还吸纳了各类志愿者。同时,还在机制上强调与社会力量对接的内容。
第三,在重点上,力求力量倾斜于基层。
群众在基层,因此,力量就必须放在基层。从改革试点方案中,我们发现,有一系列举措围绕此展开:一是在组织设置上,二是在人力配备、资源使用上,三是在干部选拔上,四是创新内容上,都将重点放在基层。
第四,在手段上,力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
从改革试点方案中,我们发现,一方面重视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来达到扩大宣传等,另一方面,还积极探索适应网络社会的群团新的组织形态。提出既要建设网上阵地,也要打造网上群团。
④ 中国妇女报记者:群团改革要避免什么问题?
郑长忠:1.避免将此次群团组织改革仅仅当成一场简单的机构改革,否则将错过了一次更加贴近群众,提升组织先进性的机会,不论是对党组织来说,还是对群团组织自身发展来说都是重大的损失。
2.避免认为此次群团改革是对群团组织的削弱、不重视,实际上这是一次对群团组织的加强,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更好地联系党、国家和群众。中央强调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
3.避免将此次改革看成是一次局部的机关改革,事实上这是次全面的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之一,群团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群团改革也是党的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结构与群众生存形态变化,首先引起了与其联系最为密切的群团组织的不适应,因此,群团组织改革就成了一项急迫的任务。然而,群团工作毕竟还只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的组织载体之一,党的自身组织才是其中根本,社会与群众的变化,归根结底要求党组织也必须进行全面创新与发展。
4.一定要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组织形态、人员的变化,避免将互联网仅仅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充分运用网络联系广泛、沟通便利的特性,探索适应网络社会的群团组织形态,打造网络阵地,建设网络团体。
5.此次改革要具有整体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虑全球化因素以及互联网因素,对群团组织的自身运行机制与组织形态进行全面创新,从而使群团组织能够有效实现做到有效联系其所联系的群体,反映其所联系的群体的权益,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党夯实群众基础,不能将过去旧的工作包装包装再拿出来。
⑤ 中国妇女报记者:群团组织改革还有哪些短板?怎么补?
郑长忠:干部管理成为此次上海群团改革试点的重要突破口,旨在改变群团组织干部与党政机关相同的管理模式、配置系列、培养选拔方式,由此来带动整个群团组织改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一突破口具备着两面性:一方面,可以由此来撬动群团组织性质回归以及群团组织形态创新;另一方面,由于涉及领导机关的具体人员问题,因此,在改革初期以及随后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是停留在机构改革与人员调整上,而忽视了群团改革的整体性与全面性内容,而只是将此次改革单纯理解为一次机构改革,甚至人为性地将其降为一次机构改革。
对此,我们认为,应该在群团改革试点开始落实之初,就应该充分估计到上述两面性,并且在具体分项的细化方案中针对性予以预防,否则就可能导致改革的最终目的无法获得彻底实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群团改革工作是一个永远的进行时,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发展与社会要求不断推进,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甚至我们可以判断,许多改革措施刚刚实施不久可能就会在一些地方开始过时了,这就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创新。
⑥ 中国妇女报记者:群团改革最终要达到什么设想?
郑长忠: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之一,群团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群团改革也是党的创新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党的群团组织改革的成功实现,将有效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基础,同时也将为进一步全面创新党的建设提供改革经验;去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与娱乐化将使群团组织突破传统体制与固化制度,回归党的群团组织特性,增强组织整合能力,回归其“政治性、先进性与群众性;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网络社会生成,群团组织的组织形态越发赶不上时代发展与社会要求,推动组织形态创新,群团组织能够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要求,创新党的群团组织形态,增强组织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