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周玉林
□ 肖菡
“我们苗家妇女祖祖辈辈绣花,仅仅是为绣件美丽的嫁衣。如今妇联来实施‘锦绣计划’,让我们的绣片成了家庭的致富宝。”贵州省榕江县兴华乡摆贝村苗族妇代会主任姜老本说。
“过去外出广州打工,把娃仔丢在家,常常担心娃仔衣食安全,在外吃不安睡不安。现在回来参加‘锦绣计划’手工协会,我们在家绣花就能挣钱,还能管好娃仔的生活学习。”古洲镇侗族妇女赖书琴说。
在贵州省榕江县各个省妇联“同步小康”扶贫联系点,一些受益于“锦绣计划”的农村妇女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肺腑感言。
2015年3月,贵州省妇联“同步小康”工作队进驻榕江县。随后,在队长、省妇联副主席周培芝带领下,工作队员走村串寨进行调研。她们发现,当地妇女人人会刺绣、会织布、会蜡染。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她们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余时间就在家里做手工。不过,她们的手工制品大多自用,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工作队员们走进农户家中与妇女交流,鼓励她们转变观念,让她们将绣织本领变为增收途径。为让榕江县更多妇女加入到“锦绣计划”中,工作队争取了两期“锦绣计划”培训项目。全县19个乡镇的130多名农村妇女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刺绣业专家、能手、巾帼创业带头人,分别为学员讲授刺绣技能、图案设计、市场销售,与学员们分享创业心得体会,激励她们创新创业。
工作队还把当地妇女的绣品和织布拍下照片,拿到贵阳、凯里,为它们寻找市场和合作厂商。经过一年努力,工作队组织农村妇女通过“锦绣计划”实现了“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据统计,贵阳黔粹行公司已在榕江收购了50多万元的绣品、土布、蜡染成品,目前还有20多万元的订单正在生产中。黔东南州太阳鼓公司签订了600件绣品的订单。
参与刺绣的妇女在家能挣到钱养家,感到自身的价值提升,增强了自信心。不少在外打工的妇女也纷纷回家加入到刺绣行列,留守儿童问题也随之减少了。
更多的农村妇女拿起针线增收致富的同时,还传承了民族文化。寨蒿镇苗族妇女、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业博览会刺绣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欧君梅说:“现在年轻人绣花的少了,我们就怕民族绣花的技能和图案失传。妇联的‘锦绣计划’这么重视民族刺绣工艺,我们要好好将技艺传授给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