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月24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周末午茶 自然大学 小手拉大手 一起学应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市首届中小学生应急安全文化节巡礼——

小手拉大手 一起学应急

编者按

应急安全关系着我们的生命,儿童应急安全则关系着未来。意外伤害是儿童健康和安全成长的重要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8年联合出版的《世界预防儿童伤害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有2000多个家庭因非故意伤害或“意外事故”而失去孩子,从而使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超过20万的14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里有这样一段表述:每一个儿童均享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不受伤害和免遭暴力的权利。预防儿童意外伤害既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义务。这对家长、学校甚至全社会对应急安全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青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广大市民的应急安全素质提升,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应急安全文化年活动,增强全社会防灾救灾能力。“青岛市首届中小学生应急安全文化节”应运而生,期间,活动之丰富、影响力之深、覆盖面之广在全国都是首例。学会安全应急才能远离意外伤害,当我们真正树立了应急安全意识,掌握了应急安全知识,并把它们变为一种技能一种习惯,才是保障未成年人安全的有力举措。这不仅增加了安全的保障,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和人民福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青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广大市民的应急安全素质提升,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应急安全文化年活动,增强全社会防灾救灾能力。强调:“努力使应急安全文化成为城市文明的组成部分,增强全民的应急思维和应急技能。”为此,青岛市政府加大了应急安全工作力度。第一,进一步健全应急安全管理体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更加科学规范;第二,应急值守进一步优化,突出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三,应急预案全面修订,突出实战和实用;第四,应急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突出科学处置能力提升;第五,应急文化全国领先,市民应急安全意识显著提升;第六,应急产业初具特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政府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青岛市应急安全管理工作亮点频闪。

青岛市政府应急办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与青岛市妇联、市教育局、市红十字会、市公安消防支队相互配合,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安全教育活动。2015年夏天,一个口号开始在青岛的中小学生和家长间唱响:“小手拉大手,一起学应急”。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家庭联动,作为文化年活动的主要内容,由青岛市政府应急办和青岛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青岛市首届中小学生应急安全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在青岛市掀起了学习应急知识的热潮。灾难来临时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或对他人施以援手……文化节期间,这些安全应急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和体验活动,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得到普及。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6月活动启动以来,青岛市共有30多万师生及家长参加了“文化节”的各项活动,更有近百万人在这次活动中,学习到了应急知识,提升了应急技能。

活动期间,蓝天、山海情、天使、海丽、青岛市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青岛市救生协会等6支应急志愿者队伍,组织精干力量定期在活动现场对中小学生进行各类应急技能演练和培训,由“学会应急”团队设计的“火场小达人”“应急大闯关”“应急剪刀石头布”等游戏使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习应急知识。志愿者队伍还深入学校、社区,进行生动活泼的应急知识宣讲普及活动。灭火器的使用、心肺复苏术、烟道逃生、绳索使用、高层缓降等实操体验引人入胜,手把手地把安全技能送到孩子们手中,5万多名中小学生直接受益。

整个文化节期间,最受广大中小学生欢迎的是观看应急安全儿童剧《奇妙梦旅行》。在剧中每一部分结束时,“精灵”演员都会与观众小朋友们进行应急安全知识点互动,使大家进一步强化了注重安全、远离危险的意识。据统计,在40余场演出中,有一万多名孩子在梦世界中学到了交通、水、电、火等方面的应急知识。文化节期间,应急故事征文、绘画、演讲比赛也全面展开。在各区市教育局和各学校的组织下,共收到征文稿件13000篇,绘画作品3000幅,演讲作品200个,共有145名同学获得一等奖,265名同学获得二等奖,410名同学获得三等奖。优秀征文绘画作品,被编辑成《童话童画》一书出版。小选手们通过多种比赛形式,表现了争当小小安全知识宣讲员、传播者的热情。其中,征文比赛以“我经历的应急故事”为主题,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其他人经历的突发事件。以“童眼看应急”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展现各类风险隐患的存在,如何预防风险发生以及面对危险时的科学自救互救措施。文化节期间,还以“我是应急宣讲员”为主题开展了演讲比赛,重在宣讲学习应急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引导社会、学校及家庭主动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做好预防工作,面临危险时能够科学自救互救、团结互助。

与线下活动相比,文化节的线上活动也非常火爆。以“学会应急”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为平台的应急知识答题活动,吸引了10余万学生和家长参与,共有4800名学生在答题活动中获奖;网上同步推出的“青岛市学生家长应急能力和安全风险测评问卷”,为开展下一步的应急宣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2015年青岛市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了防溺水教育,据相关部门统计,通过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的防溺水教育,当年溺水事故的发生次数和学生的溺亡人数都有大幅度下降。中小学生应急安全教育工作获得质的提升,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和伤亡人数明显减少。与此同时,青岛市教育、应急系统大力推进各项应急安全教育工作,成立了青少年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安排中小学生到应急体验馆参观体验培训,开展各类应急演练和专题教育。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会有什么征兆吗?火灾现场应该如何逃生?有人骨折受伤应该如何包扎?身边的朋友突然昏厥,应该如何急救?说起应急避险知识,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应该具备的常识。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别说孩子,即使成人的自救、急救知识也比较欠缺。如今,这些都可以在青岛市的多个“安全应急体验馆”亲自感受。坐落于海丽雅集团的应急安全教育培训中心,面积近800平方米,分为灾难警示教育区、多媒体教育培训区、消防体验培训区、地震体验培训区、医疗急救培训区、交通安全培训区、幻影成像展示区、安全生产培训区和人民防空培训区等八大区域,18个应急安全体验点。青少年在其中既可以学习体验灾难来临时的应急逃生方法,也可以观摩实践急救和消防器材的使用。五彩斑斓的背景板设置、多种居家场景模拟设备使用、卡通视频和轻柔讲解的配合让孩子们更快融入学习情境,在互动游戏中迅速学习自救技能。

记者到应急教育体验中心做了一次实操体验。打逃生绳索看起来很容易,但一根绳子在眼前绕上几绕就糊涂了,需反复练习才能得心应手;实施心肺复苏术的时候不仅要找准位置,更要拿捏好力道和分寸。在参观者回访表上,记者看到很多市民对地震、海啸、地铁事故逃生的体验“印象深刻”。在体验馆里,分别设有地震、海啸体验馆,通过视频、画面、声、光、电等各种元素,配合特别的振动设备,观众的身体也会随之上下左右晃动,影院中的吹风、喷雾系统也同时工作,为体验者营造真实的灾害环境。记者真实地感受了一次地震过程,从熟悉地震前期的横纵波到掌握黄金三角的安全位置都特别有用。在模拟地铁车厢事故现场,学习地铁事故逃生的方法,最后穿越隧道成功逃生,整个过程很逼真。在穿越烟雾弥漫黑暗隧道的时候,尽管知道是演习自己一定会走出去,但在黑暗里被烟雾包围,四周是不断的呼叫声和警报声,我真的怕了。把一分钟前讲解员告知的那些应急知识,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恐惧。遇到危险我们该怎么做?我的感受是,即使有了相关知识和体验,再遇到危险时也不一定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需要经常演练。要让安全应急知识不仅是技能,更是一种习惯。这样,才有可能在突发事件中摆脱困境生存下来。

小手拉大手,一起学应急。通过孩子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会,“青岛市首届中小学生应急安全文化节”创意十足,收获颇丰。学会应急,有备无患。

(中国妇女报社记者 陈洁)

专家言论

强化应急意识 确保儿童安全

□ 贾群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我们的未来。保护儿童安全,防止意外伤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应急管理角度来看,自2003年以来,我国以“一案三制”为标志的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民的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并在应对和处置各类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毋庸讳言,这项工作发展并不平衡,特别是在保护儿童安全、防止意外伤害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是认识误区。儿童安全,牵动万家。应该说所有家庭都知道儿童安全健康成长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两个倾向。第一,缺乏紧迫感。有的因忙于事业,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及生活,缺少对孩子安全方面的教育管理,存在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总是“等有功夫再说”。第二,缺乏科学性。有的家庭对儿童越俎代庖,保护过度,为确保绝对安全,一些有益于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的活动不让孩子参加,自认为有风险的游戏绝对禁止孩子玩。这种“绝对安全”观,客观上扼杀了儿童的天性,禁锢了孩子自身发展,使许多儿童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自主、自救能力差。

二是教育滞后。众所周知,望子成龙心切,是我国绝大多说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是升学率。在社会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学校不得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沉重,没有时间、精力安排学生的安全教育课,即使有安排,也往往是个陪衬,是个摆设。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缺失,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极为有限。同时,社会科普宣教低水平循环,大都停留在墙报、板报、张贴画,标语、口号、小册子的水平。这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做法,往往缺少时代感,缺少吸引力,缺少参与性。

三是措施失当。对于加强儿童安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近几年学校、社会确实想了不少办法,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有些措施和做法并不尽人意。比如,组织儿童进行应急避险演练,参加拓展训练体验等,本来是增强儿童危机意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的有效措施,可组织者为规避风险、确保万无一失,不是在如何科学规范、严密组织上下功夫,而是“走捷径”,人为减少难度,降低标准,致使演练变成演戏。更有甚者,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教育变成口号,器材成了道具。久而久之,这种错误的引导和示范,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养成毛病,形成“青蛙效应”。

广大儿童能否安全健康成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因此,要站在民族兴旺、国家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儿童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安全第一的观点,做到时时想安全、处处讲安全。要加强科普宣教。以科学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把握规律性,提高科普宣教的质量和效果。在积极组织儿童安全教育节令性、突击性活动的同时,大力推进儿童安全科普的常态化,有计划、有实质内容地使儿童安全科普宣教进入综合科技馆、专业科技馆、数字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要有责任担当。保护儿童安全,防止意外伤害,不仅要有认识上的自觉,更应该有实际行动。关爱生命,人人有责。大家多一份爱,孩子们就多一份呵护;大家多一份努力,孩子们就多一份安宁。让我们共同努力,尽快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儿童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生动局面。

(作者为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