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2月20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周末午茶 人生品悟 张择端的光辉在2015 无论你在哪个年龄,都不必恐慌 寒风烈,腊肉香 逸言堂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择端的光辉在2015

□ 舟子

2015年,张择端的光辉再次闪耀。据报道,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之际推出系列精品大展。“石渠宝笈特展”期间,近300件绝世珍品与世人见面,开展第一天,8500人赏阅了全长528厘米的中国第一画《清明上河图》。此后,无数观者清晨赶赴故宫只为能在排队如长龙的人群中亲眼看它一眼。故宫中固然有不少其他值得一睹真容的藏品,不过,欣闻《清明上河图》成了独领风骚的展品,我想起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且真心觉得只有如此现象级的膜拜才配得上如此闪闪发光的“真金”。

一天8000多人首观《清明上河图》,多乎哉?多也不多,因为历史上还有未来为它驻足的人当如恒河沙数,不可胜数,2015年只是又一次的见证奇迹,不足为奇,就像曾少年的我与它的初相遇——

初中的一个学期伊始,新发了各科课本。我打开美术课本,“哗哗”地翻看着,典型的外行看热闹,但在前几页众多名画之中的一幅画前,我的眼光不由地“驻足”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也是我第一次知晓世间还有这样一种画,尤其是传统国画中还有这样一种画:以前我看到的国画几乎是清一色的山水花鸟和鱼虫。大量的山水画中偶尔也会有人物点缀其间,但大多显得不那么“好看”,形象扁平、姿态雷同,很孤寒的样子。而《清明上河图》如此与众不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很热闹而且丰实鲜活。熙熙攘攘之间,彼此的伸缩相让、摩肩接踵,都是对画技的一种考验。于是,小伙伴我惊呆了,并暗暗地在心里给这画打了个最高分,还颇费力地记住了那个生僻的作者名“择端”,这两个字用在人名里少见。此外,我对那几堂美术课有些不满:居然没有提及《清明上河图》。老师讲到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还有吴道子,因为他们是史上较早的人物画家。“吴道子”这个名字不一般,我也记住了。但在我看来,《女史箴图》固然不错——色彩不错,人物服饰也有衣袂飘飘的感觉,作为“第一”固然了不起,但没讲《清明上河图》,提都没提到,让我若有所失……

当然,我没见过的画很多,不论那时还是现在,但《清明上河图》是一种真正的没见过——在国画中没见过,在油画中也没见过。我那时订阅《少年文艺》杂志,每期封底是一幅美术名作,经常是西洋油画人物。我惊诧于这些画画得“那么像真的”,但非“我的菜”,我那时最爱的“菜”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而《清明上河图》让我知道原来老祖先那里还有这样的画,也可以这样真又不真,画的是实情而非实景。美术课本上的《清明上河图》只有画面局部和作者名,惊艳简洁如一个谜……不过,少年人善忘,初中之后,美术课没有了,我也几乎忘了《清明上河图》和张择端,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没曾将它想起,也没遇见有人将它提起,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临。

“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别重逢”,而一个人也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次,它是中国馆里用来凸显“中国智慧”的镇馆之宝,依托高科技演绎的100多米长、6米高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让观众再次震撼: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地在一幅画中再现!因为这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我前所未有地膜拜起高科技来:它把张择端画中呼之欲出的动感真正变成了动!高科技是一支有着崭新表现力的画笔,创造出了新的画卷,其间古代与现代无间。

再后来,与《清明上河图》就不时相见:在一个秦绣民间工艺师那里看到她正在绣一幅《清明上河图》,她说要将近绣上一年才能完成;有人送我的一套鼠标和鼠标垫的图案也是青花瓷风格的《清明上河图》……似乎各行各业的文化创意人——不论“古典”和“现代”——都在从《清明上河图》里汲取灵感。看到故宫展《清明上河图》的消息,不追星已久的我也一度有冲动去观展,成为那排队如长龙的膜拜大军中的一根“粉丝”心甘情愿,但终因有人群密集恐惧症而作罢,安慰自己说:去与不去,膜拜都在心里,而且心里永不会闭馆。

膜拜的人不止我一个。据报道,今年92岁的黄永玉开始了一项大工程——“我拿了一卷印刷品《清明上河图》,局部一点一点地临摹。”有人问这位当代大画家在忙什么,他说自己在学画画。“这么大的规模,从渔村到小人物,甚至是小人物往前走的脚后跟、脚底板怎么翻怎么走,每一笔都不是凡人能够做得到,况且是这么大的一个墙面。”黄永玉说,自己正在一点一点体会,临摹之后还会做心得体会的笔记。这是怎样高规格的致敬!

张择端的光辉就这样长久地照耀着我们,有时闪亮,有时更加闪亮。“只因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从此没能忘掉你容颜。”它如此宏伟,如此卓绝,他却又如此低调,除了“北宋末年著名画家”这个显然是后世安上的头衔,我们对他所知甚少,他于我们依旧如谜。据悉,关于他,仅有以下区区数字:“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时间永是流逝,经典也有云卷云舒,好在总有那么几个“大侠”,全然静默,只需作品偶尔亮相,就可以无言地阐释“谁与争锋”。只是不知当年他们是否就知道:我是金子,我会发光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