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昌海
面对难以抵挡的第四次单身潮和现在与日俱增的离婚率,近日,某学者提出一种大胆而令人惊叹的声音:结婚证应设置7年有效期,到期自动离婚,这样一来,许多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2月8日人民网)
这观点不值一驳。如果“结婚证设置7年有效期”真的有诸如“可以尝试多段感情”“解决单身问题”“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女性经济独立”“降低离婚率”“孩子可受到更多关爱”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根本不发结婚证,回归到原始状态岂不更好?
不知道新闻中的那位“某学者”是谁,于是上网搜索新闻源,发现最早出现于12月7日傍晚某网“国内新闻”栏目,来源为“综合”,并未说出“某学者”的名字。去微博搜索,也是无果。
再往前,2006年倒是有“童话大王”发表了“让离婚率大幅下降的唯一办法是给结婚证增加有效期”博文的报道,也曾经引发激烈讨论。但一位童话作家十年前发表的一篇博文,应该和“某学者”“近日”才提出的观点关系不大。
这就奇了。在新闻系的教材里,把新闻六要素概括为“6W”,第一个即为“Who”,即何人。即使是网络新闻,也应该符合这样的规范才对。而这条新闻,第一个“W”就不明确,不知道这条新闻是怎样出炉的,怎么会引来那么多媒体转载。
在那条所谓的长微博的末尾,已经声明了“支持请转发”。那么,作者的信息就不应该是什么隐私,完全可以告诉公众。如果作者是突发奇想,我们不妨一笑置之,如果作者是拿着科研经费做研究的学者,那么得出这么个荒唐的研究“成果”,我们就应该好好说道说道。
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不知道“某学者”是谁,研究方向是什么,甚至,我们不知道世界上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位学者,不知道这条新闻是不是人为杜撰。正像有网友怀疑的那样,“结婚证设置7年有效期”更像一个网络段子。如果我们真的把一个网络段子当成正经八百的新闻,恐怕会让人大跌眼镜。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结婚证设置7年有效期”这样的新闻固然能够赚来眼球,但同时也在考验着媒体的责任,需要媒体对其真实性进行核实,让读者知道更多的信息。如果一条没头没脑的新闻就能风靡网络,只能让人看出浮躁与浅薄。